第0956章 新的行政区划

委任都督的方式在汉末就已经比较常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都督主要都是掌管军事,比如著名的东吴大都督周瑜。

但是到了现在,所谓的都督军事,实际上是把当地的军政全部都交给了都督。比如之前的吴明彻都督淮南军事的职务,也就等于将淮南各处州府的军事和民事权力一股脑打包交给吴明彻,但是这种委任有点儿类似于后世清代的总督,毕竟只是战时才会用到。

现在李荩忱也是在通过这种办法在管理,比如都督泸州的骆牙、都督襄阳的裴子烈等等,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区域的政治和军事不可能长久以来全部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而如果不设立这个职务的话,地方的州府又是一盘散沙。

因此李荩忱必须要考虑建设新的行政制度,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行政的混乱程度。

趁着现在春耕还没有开始,李荩忱自然是打算将这个提上议程。

在李荩忱看来,真正合适的行政区划当然还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如果是两级区划的话,无疑会划分的过于细密,现在的李荩忱也没有精力处理每一个郡的事情,所以还是要建立比郡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巴蜀、南中、汉中、西北还有襄阳,我们的地域已经足够大,也是时候统一郡县的划分和管理,”李荩忱斟酌说道,“尤其是巴蜀内部已经平定,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郡县划分,那么政策很难按部就班的下发下去,无论是我们耕种政策还是钱庄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完整和合理的州、郡和县的行政结构。”

唐亦舜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问题他们当然也都清楚,李荩忱现在的后方已经稳定下来,如果继续使用这种很不合理的制度自然不切实际。

按照李荩忱的想法,自然还是州-郡-县的制度最为合适,这和后世的省市制度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汉代的时候州刺史还没有这么大的实权罢了,只是起到一个监察的作用,但是李荩忱不介意提高他们的民政权力,但是这个提高仅仅局限在民事上,不可能有如汉代末年那样将一个州的军政权力全部下放。

但是李荩忱还是想要听听其余人的意见,事实证明一个有效的从上到下的改革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意孤行,必须要积极的吸取多方意见,换句话说知道要保证大家的部分利益,才能够获得支持。

没有这些臣子的支持,李荩忱就算是想要改革,也只会发现自己的政令根本影响不到地方。

“臣以为现在的我们正是难得的休战时期,所以趁此机会改良行政制度是合适的。”唐亦舜站起来朗声说道,“但是也不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来是因为现在我们的人才尚且不足,很多偏僻的郡县甚至是一个人担当两三个地方的管理,二来是襄阳、白帝城和汉中等地尚且属于前线,此时大规模改革,很有可能导致军队和地方的矛盾或者混乱,给敌人可乘之机。”

“司徒(作者按:唐亦舜官职,管民政,依南朝官制)所说无差,”姚察沉声说道,“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而属下认为唐公所说的也正是我们这一次需要集中解决的。”

唐亦舜皱了皱眉,自己指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想告诉李荩忱在现在进行改革的话,很有可能带来的隐患,毕竟现在峡江唐氏等巴蜀世家因为从龙早的缘故,所以在地方行政上还是占据有很高的份额的,这也是因为当初李荩忱根本无人可用,自然就只能先抓着这些世家的子弟补充上去。

现在唐亦舜并不能确定李荩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不敢确保会不会触动到巴蜀世家的核心利益。随着东南士族和北方世家的进入,巴蜀世家必然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的发展,但是至少巴蜀地方上的行政是他们得以在这个团体之中立足的根本,如果连这个都要被削弱的话,那巴蜀世家可就要边缘化了。

从心底问,巴蜀世家和姚察往日无仇、近日无冤,这个家伙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难,除非是背后受到了徐陵等东南士族的指使。尤其是姚察一向是寡言少语的人,如此积极地跳出来唱反调,更是让唐亦舜不得不怀疑这一点。

唐亦舜等人微妙的神情变化李荩忱也看到了,不由得笑了笑,姚察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看来还得试探一下:“那姚卿家觉得应该如何改进?”

姚察沉声说道:“首先第一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一个人担任好几个地方的县丞,主要原因就是殿下所说的行政区划实在是混乱,很多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但是地域却并不广阔,还有一些县,其土地和周围的郡县犬牙交错,为了方便管理,委派一个人管理两三个地方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消掉这些不必要的行政区划,将这两三个县合并为一个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郡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