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楼桑武卒

芒种之后,楼桑村第一季的水田,便被宗人和附民们合力植完。

与植稻时遍地人手相比,后续的田间管理只需少数精通耕作的老农便可。大部分的青壮健妇复归村中土木大建。

如此人吃马嚼,加之酿酒,耗粮颇多。得亏刘备有先见之明,年前便托耿雍和崔钧助他买粮。如今清溪水大,正好用船贩运。可惜野林中有几处淤塞,大船无法通行。

刘备这便带人去上游疏通河道。

河中多朽木。良匠下水查探,言有一根古木沉于水中,横栏河道。阻挡落入河中的枯木断枝,久成淤塞。

自沉水中的古木?莫非是阴沉木。

阴沉木又称古沉木。不变形、分量重、密度高且防蛀,可与紫檀相媲美。堪称树中之精、木中之魂。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名贵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贵及地位的象征。为各代帝王建筑宫殿和制作棺椁的首选之材。

好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诸多的禁忌。

只需能把沉木打捞上岸,刘备便可自用。

如何打捞起这根粗长的古木,要借用一个新工具。定滑轮。

在两岸搭建一个跨河桥架,横木上置一滑轮,由善水者将麻绳拴在沉木一头,两岸牛马人力,奋而拉拽出水。再徐徐拽上河岸。

苏伯大喜。说此木可堪大用。

黄忠亦来讨要一根枝杈,说要送往南阳使人造阴木良弓。

阴木弓又名乌木弓。世之良弓。

刘备自然满口答应。

疏通完河道,崔氏能载一百石的商船,便可顺流而下,直抵清溪渡口。

辽东田氏的盐渍木,亦能随船运来,省去不少时间。

刘备生在此时此地,方知北地过去也水网纵横,河渠遍地。非但不缺水,竟要防水患。

见工具损耗甚多,刘备便找来三叔,打造铁器。

三叔言,要起高炉。否则炉温不够,铁锭难以炼化。

高炉烟不是很大吗。黄叙刚能畅快呼吸几日,又要整日闭气?

再说,如此美丽的乡村,岂能整日被黑烟笼罩。

黄忠言道,何不用水排。

原来,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炉),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使鼓风皮囊张缩,给炉加氧,提高炉温。“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发明,是冶炼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这个满满惊喜的时代,怎能让人不爱。

立刻把三叔建在家中的打铁铺,迁去了清溪下游一陡坡处。

等水排建好,刘备这便过去一观。只见在激流中,置有一木轮。流水转动木轮,通过轮轴、拉杆等传动,将木轮的圆周运动,变为排橐(风箱)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达到鼓风目的。

这一套将圆周运动变成上下往复运动的装置,稍作改变,便有大用。

于是刘备又在陡坡对岸另建一工坊。通过激流将一石墩举起,而后落下。却并非用来打铁。而是用来碾压麻垫。

与制造寝垫完全不同,刘备要造的是甲片。

为何要造甲,还需从黄忠与刘备的一次对话说起。

黄忠问,部曲如何度取(选取)?

刘备脱口而出:衣三属之甲(全身重甲),操十二石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半日)而趋百里。

黄忠剑眉一跳:少君欲选魏之武卒呼?

刘备笑着点头:正是魏武卒。

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30公斤)。三石以下的弩是臂张。八石以下的弩是蹶张。十石到十二石的弩,乃为腰张。蹶张弓约七石,只有腰张能开十二石强弩。开弓姿势是‘坐举足踏弩’。脚踏弩担,用腰拉弩钩用手拉弩弦进行射击,也就是说等于用上了全身之力,方能开十二石弩。

普通人臂力的极限只有二石。黄忠能连开三石之弓。

百步之外一箭射出,如长虹贯日,竟将靶心击穿!

满场皆静。跟着轰然叫好。

陪在刘备身侧的耿雍,又在心底叹气。楼桑坞堡还未建成,却又觅得如此强将。蟊贼还敢来呼?

刘备找他来,自然与烧瓷有关。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刘备竟要在长方形铁片上面烧上一层瓷釉。

长方形铁片的样式,耿雍一眼认出,这是札甲的甲片。刘备要造盔甲!

札甲,汉时又叫玄铁衣,是一种防御力很强的甲胄。材质因时而异。商周时为青铜札甲,汉以后多为铁叶札甲。

依照甲片不同可分成两种:一种为长方形甲片。长方形甲片的铠甲,款式又分两种,一种是胸背两甲用带与肩相系而成,另一种还加上披膊,防御性更强。此两者皆为普通士兵铠。第二种为鱼鳞状小型甲片编缀成的胄甲,为将官甲。兵士札甲重四十四斤(11公斤)左右,需用六百五十余片甲片编缀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