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兵

屋顶,四角烧着四盘蚊香,已经没几天好蹦跶的蚊子,现在咬一口是一口,口口扎实,不得不防。

中间摆着三张躺椅,三个货懒洋洋的摸着肚子躺在上面,一旁的小桌子上,有三个一点红瓤都没有,挖得只剩下皮的西瓜头盔,还有几串葡萄没动,确实吃不下,刚吃完饭,一人又干掉半个西瓜,得消化一会,肚子里才会腾出点地方来。

楼下这会还挺热闹,就像开会一样,其实就是开会,不过他们是喝着小酒,吃着好菜开会,经常是好多人一起说话,听都听不清,只有冯振昌发言的时候,才会安静点。

食品厂接下个大单子的消息,下午就在周围的几个村子里传遍了,不但那些村长来了,那些村子里,有些觉得和家里关系不错的人,也来了。

当然就一个要求,希望自家的地,也能种上萝卜,到时食品厂会收购。

“你说,他们会扯到几点钟?”肖志杰问。

“十点应该差不多了吧。”王昌宁说。

冯一平摇摇头,“我看够呛。”

“我觉得也是,”肖志杰说,“你刚才在下面没听到吗?好几个说话都太委婉,把东南西北都面面俱到的扯一遍,到最后才明白,他要说的却是中间的事。”

这个家伙说的很形象,确实,老家这块的人,平常越是重要的事,越不会上来就直接说,总要铺垫一大通,最后才表明主题,而且,好像都觉得要这样说话才有水平。

“这也算是大事,可以理解。”王昌宁说。

“其实很简单,他们今天不来也没关系,到时都要一家家签协议的。”冯一平拿着蒲扇摇了几下。

“种个菜还要签协议?况且这也是帮他们增加收入的好事,他们怎么会不配合?没必要吧。”王昌宁问。

“很有必要,把话事先说清楚好,免得日后麻烦。”肖志杰也有很强的契约精神。

“都带着他们致富的事,会有什么麻烦?”王昌宁还是不同意。

“你啊,太幼稚,好心办坏事的例子还少吗?”肖志杰摆着一副老大哥的谱。

“如果就我们村,那还好说,可现在是周边的几个村都要种,不先把注意事项白纸黑字的写下来,到收购的时候,肯定少不了麻烦,比如,不能施化肥,不能打农药,还有采收时间,合格品的界定,检验手段,这些不事先定下来,你看吧,收购时,说不定会闹得打起来。”冯一平说。

还是那句话,这些乡亲,花花肠子不会太多,但你也不能把他们想的有多忠厚老实,特别是关系到钱的时候。

比如,同样一亩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种出来的萝卜可能只有三千斤,但是要施化肥,加上打农药,可能会有四千多斤的收成,如果不事先约定,你看他们会不会打这个主意?

“你们说得对,我想得太简单。”王昌宁这一点挺好,完美的践行了知错就改这一光荣的传统。

“你们村,真的是富起来了,”肖志杰感慨道,“现在地虽然种的少,但都是以经济作物为主,收入比原来还高,再加上每家都有人在上班拿工资,这日子比一些城里的人都有奔头,我看过不了几年,怕是家家都会住上像你家这样的房子。”

这是肯定的,估计现在塆里家家都在计划着盖新房。

“估计过一两年,你们村的姑娘小伙子,都会很抢手。”

这也是肯定的,眼看着冯家冲的人,呆在家里,就大踏步的向着小康水平迈进,那适婚青年,怎么会不抢手?

“房子建起来容易,就是配套的设施要完善起来,不是一两年的工夫就能做到的。”冯一平很清醒,不是家家都住上小洋楼了,就自觉赶上城里了。

“现在不是一步步在完善吗,镇里好像都在对你们村倾斜,你看看,除了镇里,下面哪个村有幼儿园,你们村是第一个,还有镇医院设的医疗点,你们村也是第一个,”肖志杰说得有点生气,“原来就你们村是亲儿子,其它的村,都是后妈带来的?”

“别发牢骚了,慢慢都会有的,再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省城安了家不说,还把校长的女儿追到了手。”王昌宁笑着说。

“省城也不见得好,省城就看不见这么多,这么亮的星星。”看来肖志杰今晚是要把自己化身为怨妇。

王昌宁又不轻不重的打击了他一下,“我们住在城里的公寓楼,当然看不到星星,不过那些住在郊区别墅里的人,比如一平,照样能看到。”

肖志杰气得摘下一个葡萄丢过去,却被王昌宁稳稳的接在手里,“谢谢!”

“哈哈。”冯一平很开心,别说,跟哥们在一起,感觉真不错。

“小叔,”有人在叫,一听就是文华,果然,他带着弟弟文辉也到了楼顶,“肖大哥好,王大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