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以小求大

在这样的场合,冯一平自然不追求什么闪亮登场,他追求的,是尽量融入进去,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在场的这些人,这些此时有些看起来沉稳,有些看起来兴奋的人,应该说都算是自己人了。

“过年好,”“过年好,”冯一平一路走过去,一路握手握过去,就是和自己堂哥和肖志杰王昌宁的爸爸,也并没有多余的寒暄。

眼前这么多人,要是都寒暄几句,那就得大半天工夫。

但是既然来了,他也没有再客气谦让什么的,径直走到前面拿起话筒,“过年好,我给大家拜年了。”他抱着话筒,对着周围拱了拱手。

“哈哈哈,”“哗哗哗,”笑声响起来,掌声响起来。

“虽然已经知道在外独自打拼的人越来越多,但看到这满满的一操场,真的觉得,哇,劲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在这样的场合说话,确实要有些讲究,如果太书面化,或者是太客气,那肯定会让大家觉得假。

冯一平的这第一句话,就让大家觉得说到了心坎里,操场上的那些人此时何尝不是如此想的?

诚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希望自己的日子是最好的,会希望自己的生意是最好的,对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不管是在生意还是日子上,赶上了自己,甚至超过了自己,不是没有一些不满,或者不说不满,但至少会有些想法,不尽是正面积极的想法。

但此时看着这满满的一操场和自己一般的人,他们确实也一下子觉得身上的劲也大了起来。

“说真的,我都有些羡慕村里现在的那些小辈了。”

这自然也是说到了大家心里的话。

当初他们攥着四处凑来的钱,怀着忐忑和希望,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身兼数职的开起来一个面馆,所想的,不就是给自己的老婆孩子,拼出一个好日子来吗。

现在,他们都成功了。

他们的孩子,终于不用像他们自己小时候一样,或者像冯一平他们那拨人小时候一样,在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和城里的同龄人不能比。

“我知道各位亲朋长辈,一再让我来参加这个交流会,为的是什么。”

他们中的有些人,估计是希望得到冯一平的肯定,另一些,应该是希望继续得到冯一平的提点。

“但是我看,大家确实已经都做得非常好了,在面馆的加盟商里面,我们开的店,不论是效益,还是其它各方面的评比,始终是最好的。”

“家具、家纺等专营店,各方面的数据,同样名列前茅,尤其是在企业客户方面,不论是家具还是家纺,我们开的店,开拓的客户是最多的,销售,也是最高的。”

家具和家纺的企业客户,主要指为公司配套方面的业务,比如,如果能攻下来一家新开业的酒店,那不论是家具,还是家纺,那销量都不是小数目。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鞋类精品店中,我们开的店,同样会是各方面都最好的那一批。”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都是苦出身,有了赚钱的机会,自然会拿出比当初侍弄庄稼还要高几倍的劲头出来,有这份心力,什么事不能做好?”

是啊,这些上有老,下有小,过了好几十年穷苦日子的人,突然又了一个能赚钱的机会,突然又了一个能过好日子的机会,怎么会不尽心竭力?

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赚钱,那再苦都不算苦。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在外面薄有名头,其实对大家只有佩服的份。”

“但我还是想跟大家闲话几句家常。”

冯一平没有专门去钻研过历史,但就从他在校时浅浅的接触过的那些历史事迹里,就不能总结出一条经验来,一个团体,在困难的时候,往往还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但在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原来想象中的生活,或者是比原来的想象更好的生活时,他们向上的劲头就会减弱,腐化和堕落,也会于斯产生。

今天在场的这些人,应该算是一个由冯一平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团体,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在有些方面,肯定会重蹈前人的覆辙。

“目前来看,开面馆的还是占了多数,我就想和大家说说面馆的事。”

“一直以来,我们面馆用的面,都是从镇里的几家挂面厂采购,我们原来熬汤用的鸡,现在熬汤所用的猪,也都是由村里和镇里的几家养猪场统一供应。”

“老实说,我也明白,这样的做法,会不可避免的让大家的成本有所上升。”

底下此时还是有些人心有戚戚焉,确实如此。

这两样,恰恰是一个面馆采购的大项,如果能在当地采购,这成本,确实能下降不少,也就是这利润,能多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