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一起来八卦
当晚,各大媒体,报纸、电视台、广播,纷纷轰炸起来。
华胥古国,横空出世的消息,立刻刷屏啦。
转眼之间,热点风向顿时变了。
一些隔了半小时,才上网看新闻的人,顿时就懵圈啦。
怎么回事?
吃顿饭的工夫,咋变天了呢。
华胥国,这又是什么鬼?
许多人,对于这个地方,没有清晰的概念。还好,网上有许多人,好为人师,及时科普,也让懵懂的人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这么一说,大家就懂了。
要知道,华夏先民,从来不是唯血统论。区分本族与异族的标准,在于文化。就是对文化的认同感,才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民族。
文化大融合,才有了华夏、炎黄这些概念。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华胥。
毕竟故老相传,炎黄部落的前身,就是华胥古国。
从华胥开始,先民才繁衍生息,足迹开始遍布黄河流域。
华,象征草木开花。
繁荣,美好。
在更古老的时代,胥、雅、疋、夏等古字相通。
所以,华夏就是华胥。
华夏文化,就是华胥文化。
因此,古今史学家对华胥的研究,一直未中断过。
关于它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还有线索的缺失,以至于华胥故里,一直存在争论。
现在陈教授等人冒出来,表示自己经过考据,发现了华胥古国所在地。
这无疑是一声惊雷,炸得许多人晕头转向。
不可思议……
刹那间,一帮专家学者下意识地,提出了质疑。
但旋即,通过各方面的渠道,他们也看到了,出土的大量文物。
还有偏僻山村中,保留了上万年的穴居生活环境。可以说,穴居的习惯,聚山洞而居,这是最为原始的风俗啦。
要经过漫长时间,先民才从鸟筑巢中获取灵感,慢慢懂得构建房屋。
这是有巢氏的功劳,大家世代铭记。
在此之前呢,穴居的生活,肯定是主流。
现在陈教授等人,就是在古老的洞穴之中,挖掘出许多文物。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极好的佐证。
看到了诸多证据,一些专家学者也动摇了。同时也明白,哪怕出土文物的地方,不是传说听华胥古国,也一样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一时之间,华胥古国这个词,立刻空降搜索榜首。
公众的注意力,也随之转移。
这下子,杨教授团队,就不乐意啦。
抢风头啊这是……
问过他们了吗?
不管是为了公心,还是出于私心。
反正第二天,杨教授等人就在渤海边岸的一个城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在会场上,不仅展示了石刻、黄金权杖等事物。
还亮出了让人惊叹的重宝。
一块龟甲……
形状好像锅盖一样的龟甲,直径一米余长。
厚厚的龟甲,只剩下了一层外壳。
在甲壳上,却是一个个笔画怪异的划痕,看起来颇有规律。
专家考据,这是最古老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起源。
消息一出,又是一阵轰动。
又一天,陈教授不甘示弱,拎着一根骨头化石出来。
在化石上,还有长短深浅不一的划痕。
结绳记事的后续,刻纹记事……看你怕不怕。
而且从划痕上,还可以隐约看到,八封符号的雏形。
连八卦都出来了,大家怎能不八卦。
大家一起来八卦!
双方你来我往……
持续了一周,头条新闻你上我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下子,大家渐渐地,也品味出一些东西来了。
敢情这两位老爷子,在别苗头呀。
大家看得欢乐。
一帮吃瓜群众,从来都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纷纷起哄,推波助澜。
但是也有人,眼珠子一转,发现了一个盲点。
“……话说,你们有没有发现,华胥古国与汤谷扶桑,现在怼得厉害,但是有一个人,貌似一直没开口,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看法。”
“谁呀?”
“凭什么,要他的看法?”
“有话直说,最讨厌拐弯抹角啦。”
“……”
这是个大V,多少有些流量。一发布动态,也有十几二十条评论。
……妥了。
他一看,就笑了,一个回车键,把早已编辑好的内容,及时发表。
他也没干嘛,就是圈了一个人。
@王丰,你怎么看?
几个字之后,还有一个斜眼笑,滑稽表情。
一瞬间,许多人愣了。
这事,与王丰何干?
这是他们,率先浮现脑中的念头。
随即,一些人……恍然。
“啊啊啊,不管是陈教授,还是杨教授,两个人都说了……遗迹的发现,多亏了王丰,是他发现了线索,然后顺藤摸瓜,才有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