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真正的妙手,就是没有妙手

中国棋院,第5届“东洋证券杯”的8强战还在继续。

下午2点多钟左右,李小强和李石佛的比赛也进入到一个相对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候,整个比赛持续了3个多小时。目前棋盘上大概下了80手棋左右。

对局室内,李小强审视着全局的形势,他正在进行一次形势判断。在通常情况下,李小强一般很少在这个时候进行精确的形势判断的。因为一直以来,李小强就不是那种“抠着目下棋”的棋手。和目数相比,李小强的形势判断更依赖于自己的棋感,一种从“子效分析”培养出来的棋感。但今天的情况不一样,李小强认为今天的局面比较特殊,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精确的形势判断,以此确定自己下一步的行棋方案。

在围棋中,所谓的形势判断说难也难,说容易其实也非常容易。说它难,这是由于围棋这个游戏高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即便是最顶级的棋手,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判断就一定正确。

说它容易,是因为围棋中的形势判断,无非就是要把握住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第1:看实空对比,第2:看棋的厚薄。对于这两点,不管你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其实都是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差别只是精确性和准确度而已。

在这两点上,前者比较具体,因此相对容易。比如过去日本围棋界业余段位制度的确立,一般就是认为如果学会了“点目”,那就具备了业余有段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假如你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呢?那么对不起,你很可能就需要继续努力了,你很可能仅仅就是一位“K”级棋手。

和“点目”相比,判断棋的厚薄就相对比较难了。因为这种东西比较“虚”,对于同一个局面,可能不同风格的棋手都会给出不同的判断。

李小强现在进行的形势判断,他自然也不会例外到目前为止,他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先从容易的开始:在这盘棋前面的进行,由于李小强在序盘阶段连续脱先,他的实空领先无疑。

李小强精确的判断了一下,自己已经圈起的“确定地域”,应该要比对手多10目棋左右。在实空对比方面,自己是有优势的。扣除贴目的5目半,自己实空的领先优势大概在4到5目之间。在顶尖高手的对局中,这样的差距已经很大。

另外从棋的厚薄来看,李小强认为自己的棋也不薄,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李石佛在序盘阶段就采取的是“打散”策略。除了那个可能出现的劫争外,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弱棋。

至于那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李小强认为自己也不怕。这个劫争的价值很大是没错。假如输掉这个劫争的话,黑棋在这个局部最少要损失30目,负担很重。但李小强认为,李石佛应该是不敢轻易开这个劫的。原因就是这个劫争比较特殊,假如白棋轻易开劫的话,假如他输掉这个劫争,他在局部最少也要亏损10目棋。

30目对10目,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李小强的负担更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围棋中,输30目和输10目的结果都是一样。假如李石佛冒然开这个劫,一旦他劫材不利,他输掉这个劫争的话,等待他的同样是失败。

因此可以这样说,面对这个劫争,双方的负担都很重,谁都轻易输不起。这就如同“核竞备”一样。你拥有核武器是没错,你的核武器比我多,你武器的威力比我大也没错。但你就是不敢轻易挑起核战争。因为一旦开战的话,等待你的可能同样是毁灭。

既然认为这个劫争自己并不需要害怕。那么李小强就认为自己的棋并不“薄”。

实空领先,棋也不薄,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现在的黑棋优势呢?李小强认为:情况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棋局进行到现在,应该是自己维持着微弱的优势!

之所以说“微弱”,是因为在这其中,李小强还有一个唯一的不利因素。那就是对于这个劫争,李小强不掌握主动权。

这个劫到底打不打?在什么时候打?李小强是说了不算的。换句话说,李小强没有挑起这个劫争的权利,这一切都要看李石佛怎么选择。可以预见的是,李石佛一定会围绕这个劫争大做文章。

要打赢一个劫争,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劫材。在围棋中,有一种技术叫做“制造劫材”,这门技术和“试应手”的手法很像,这正好就是李石佛最擅长的东西。他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制造种种头绪,等待开劫的最佳时机。

李小强握有一定优势,而李石佛却掌握主动。这就是目前这盘棋的微妙之处。

说实话,李小强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进行精确的形势判断,就是基于这个理由。围棋中只要存在劫争,就从来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这必将涉及棋盘上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