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我们兜售未来(第3/3页)
“我会采取新技术,让它们重新产油。产生的利润,假如产生了利润,一半归大华实业,一半归阿塞拜疆政府。”如果是新油田,这个分成比例肯定是太多了,但作为废油田,这个分成比例就太少了。苏城停了一下,看了几人的反应,然后道:“承包年限只要三年。三年以后,我们可以再协商下一轮的承包。我想用这种方式,证明大华实业的实力,同时,我也能证明巴库废油田的价值。我认为,如果巴库本身的石油产量能够提升,吸引更多的工人,进而降低阿塞拜疆的石油开发成本,那么,再开采新油田,改善旧油田的竞标,就能吸引更多的外国石油企业,增加阿塞拜疆的竞争力。”
当然,大华实业若是能让废油田重获新生,自然能证明自己的竞争力。面对虎视眈眈的国际石油巨头们,苏城只能用这种方式自卫即将成熟的果实。
阿利耶夫果然有了兴趣,道:“废油田,只要三年的承包期限?你觉得,这样的废油田也能产生利润?”
“如果运用新技术的话。”
“新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苏城说的掷地有声。大华实业磨砺三次采油技术已五年有余,其中的投入更是十数倍于国际平均水平,得到的成果也着实不少。
对于这个1873年就开采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高产50年后,持续开采石油100年的国家来说,废旧油田几乎遍地都是。
如果说开采新油田是阿塞拜疆政府现实的任务,那挽救旧油田就是购买未来。
在石油价格30美元的时代,三次采油技术和生物燃料技术一样,都属于面向未来的储备技术,外国投资人不关心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只关心专利堡垒是否坚挺。
只有苏城和他的大华实业,一边用两三倍的资金储备专利技术,一边用五六倍的资金开发使用技术。
那些油田充沛的石油巨头们还不急着开发旧油田,阿塞拜疆不能不在乎。
阿利耶夫放着重要的人事任命没有说,先揉揉眉角,说道:“给我说说这个三次采油技术,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