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考验
姜绍话音甫落, 不仅皇帝面色难堪,连同那些世家子弟都大惊失色。姜绍位居上三公,即将赶赴行台, 作为长安方面的代表奉行台归都。若姜绍辞官,长安方面根本无法推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前往行台。
吴淼资历足够, 但是其身为司徒总领朝政, 又是老军功派的代表,一旦离开长安,那么长安本身的政治.局面就会完全失衡, 连同禁军格局都有可能再做改变。
世家们虽然都与陆昭亲近,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任陆昭更进一步对权力结构进行侵蚀。现在吴淼是唯一能够稍稍遏制陆昭势力的人, 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吴淼前往行台的。
如今长安身负才望这屈指可数,宫城凋零, 百废待兴,遣姜绍前往行台已是长安方面能够做出最有力的应对, 以期能和行台的人达成利益上的一致,让所有的事情赶紧回到正轨。一旦长安因折掉姜绍而哑声, 吴淼又不能离开, 那么行台方面也必然会派出王济或是孔昱两位分量极重的人先行回到长安,反客为主与长安方面交涉,从而在日后占据大量显位。而和两人和他们这些人家并没有什么紧密的关系。
因此还未等魏帝挽留, 这些世家子弟们都纷纷过来将姜绍搀扶起来,有人替他奉官簪,有人替他掸落身上的尘土。
王谦此时早已退避于门外, 他知道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陆冲随后赶来, 亲自将王谦送至宫苑门口,而后招呼了那些守在门口的太傅府营兵们:“快跟我来几个人, 老太傅正闹着要辞官呢,你们赶紧先把太傅接走。”
虞槐序时任太傅府记室省事令史,闻言赶忙拉住陆冲,问道:“究竟出了何事?”
虞槐序年前北上举茂才入士,旋即被征辟为御史大夫府掾属。然而屁股还没坐热,先是崔谅之乱,随后姜绍又转为太傅。一番折腾下来,虞槐序原本还算显用的履历便显得七零八碎。如果姜绍再辞太傅之位,那么他这个属官也即将去职。现下行台未归,人事未定,他必然也不会得以显用,日后的仕途也会黯淡无光。因此他也顾不上先前虞家和陆家有怨,紧紧拉住陆冲,希望他能看在同是南人的份上告知一二内情。
此时卫尉杨宁佯装闻乱赶来,崔谅之乱时他与陆冲俱守禁中,也算有些交情,于是也一同探问道:“如今永宁殿内外俱乱,还请中郎将告知一二。”
陆冲皱眉一叹道:“哎,恰是为太子乳母李氏请封之事,里面僵上了,太傅闹着要辞官。”说完又对那几名营兵道,“快着些,别再闹出什么大乱子。虞令史也来吧。”
虞槐序赶忙跟随陆冲入内,杨宁却转向正欲离开的王谦。王谦身为尚书仆射乃是尚书令副手,如今尚书令不在长安,更是如同司徒之副手。而陈留王氏虽与陆家交好,但是在姻亲方面,其实更偏向于吴家。杨宁对于吴淼也是极信重,于是又向王谦垂询道:“今日封邑之事依仆射看,是否会令今上为难啊?”
王谦闻言也是叹气:“行台不能归都,各家怨望,想来卫尉已经明晓。若有良选,那便罢了,若让行台各家反客为主,请入京畿主事,仅仅于陛下境况而言,也非大善啊。只是殿中人怨鼎沸,年轻子弟也都不乏热血,但愿不要闹出什么大事才好。”
杨宁一边点头,一边若有所思,行台人事配置多半是亲近陆家者,可能派来的人选也都显而易见。若是孔昱,朝堂的平衡就会像西北以至于陆家全盘倒去。若是王济则更可怕,东西两王对长安进行夹击,日后再借由伐蜀取功,那么前朝“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恐要在次上演。
王谦说完,便拜别离开,只留下杨宁在此处思索。此时,一直跟随在杨宁身后的李闰看出了对方的犹豫,旋即道:“卫尉既思虑为国,也当知皇帝陛下封李氏之深意。此次天赐良机,若一击不成,日后陛下话权将会更加衰弱。如今禁中已成沸汤,我等更当守以职责,维护皇帝陛下安宁,怎能任由那些世家子弟胡闹,以罢政事。况且若李氏失以尊位,那么子女也必无荣光,卫尉家岂非也要一损俱损。”
“如今禁中大乱,卫尉更应借此激变收回事权,襄助皇帝陛下成事。至于姜绍,给他一个台阶下即可。淄川王现下迫受舆论而被远抑,他姜家没了三公又有什么可以张扬的资本?”
卫尉杨宁却仍犹豫不决:“或等太子归台,再议封邑之事。”
“不可!”李闰当即喝到,“如今新平郡守已将三乡之地议下,是摆在案上的一块肥肉。若此次李氏不能得,这个荣封会立刻落到别人手中。伐凉之战、回攻京畿之战,有功者何其多?以后就再也没有新平这样合适的封地了。这样就放弃,也是枉费了陛下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