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盲井
《盲井》的原著叫《神木》,是作家刘庆邦根据1998年三大特大矿洞诈骗杀人团伙案改编,讲述了“打点子”这种杀人手法。
点子是行话,指的是合适的活人,他们一旦把点子物色好了,就把点子带到地处偏远的小煤窑办掉,然后以点子亲人的名义,拿人命和窑主换钱。
很多人抱怨纯文学没意思,其实,你认真看了,真的还可以!
刘庆邦老师的风格有点像余华,就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人很冷漠客观的讲一个真实到让人后背发凉的故事,不做任何评价的把事情甩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感受。
《神木》这帮人犯罪的动机是什么?
"回家抱着老婆儿子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最恐怖的就是这种:无法无天丧心病狂的恶行背后却有一个貌似合情合理的理由。
这个故事拍成电影,都不用怎么改剧本的,直接照着记录就行。
内在的戏剧冲突太强烈了。
刚好,李扬看到了《神木》原著,彼时他正决心要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他以前在德国拍纪录片的……
每个影视从业者都有表达的想法,尤其是自诩知识分子的家伙们!
李扬也不例外。
看了《神木》之后,大受触动,于是定下了《神木》……
买下改编权,他决定自己重新写剧本,就叫《Blind Shaft》,翻译成中文《盲井》。
盲井这个词应该是李扬臆造的,本意也许就是“看不见的罪恶”的意思。
之后的《盲山》、《盲·道》统统用了这个东西。
李扬去德国之前就在国家话剧院混了好些年,还算有点人脉,找人借了笔钱,回国,先花了半年实地勘察,完善剧本……
期间辛苦自不必说。
你要拍煤矿发生的事,最起码,你得了解这玩意是啥!
凭空想象,闭门造车,那不成了《白粥流星》?
还没混成大导演呢,就先得了大导演的病?
那可还行?
当你想认真干一件事,而且还是不错的事,肯定会有人愿意帮你!
于是,拉来了制片人胡晓晔,副导演包振江,摄影刘勇宏,录音王玉,都是业内相当有资历的家伙,算组成了团队核心。
然后,当然是拍摄了。
联系了原著作者刘庆邦,想让他帮着介绍一家取景地……
刘庆邦是《中国煤炭报》的高级记者和编辑,这个年代,记者那是体制内的人,跟底下煤矿说句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于是,他跟自己的好友,义煤集团宣传部副部长杨晓东说了下这个事,然后,杨部长给他们安排了国营大厂,不仅如此,还特地让宣传统战部的一位科长负责跟剧组接洽。
这位科长据说曾经受过刘老师的照顾,安排得特别地道,帮着找了一家叫义马常村煤矿的现代化矿井,全矿停产,因井下光线太暗,又临时布置了防爆灯。
还特意准备了几十人担任群众演员。
煤矿宣传部的同志全力协助拍摄,并安排专人拍摄剧照。
活干的那叫一个漂亮!
终于,演员聚齐,正式开拍……
一个星期后,拍不下去了!
不是条件不好。
而是……太好了!
别的不说,剧组居住的地方,煤矿方面特地安排了当地一家条件设施非常好的宾馆供剧组下榻——这待遇也就有领导来视察才有的。
但李扬总觉得不对味,包括摄影师还有几个演员……
《盲井》……
你丫条件这么好,下什么井?
我拍的是《盲井》,不是宣传煤矿工人多美好!
刚开始,只是有点小纠结,到后来,演员们根本没法进入状态。
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
你怎么营造出又土又脏的罪犯,草菅人命的感觉?
这就跟40岁的老女人硬凹少女感一样别扭!
李扬又联系了刘庆邦,说了自己的要求……
“咱们必须要找个小一点的煤矿,最好是私营的,这样,置身其中,你就有那种感觉!”
刘庆邦表示爱莫能助……
他是正儿八经体制内的人,这么说吧,虽然写煤矿小说,但他住在京城……
李扬只好自己想办法,好在他之前调研写剧本的时候认识几个干煤矿的小矿主……
于是,剧组前往山西大同ZY县。
……
中国四大煤都,抚顺、唐山、大同、神东。
大同占了一个!
但你要算十大产煤城市,山西占了五个,朔州、长治、吕梁、大同、晋城……
其实,建国初期是没有私营煤矿的!
私人煤矿的出现,是因为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能源需求小,煤矿赔钱。
国家觉得是负担,于是,开始给私人发放煤矿开采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