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美国糖城时代
当中国孩子的飞机历尽艰辛,终于飞抵纽约肯尼迪机场上空时,在下面只看到一片汪洋。地面塔台告诉飞行员,机场上的水浅,只没小腿,让他放心降落,并指给他看一条由两排稀疏的小黑点标示出的跑道。用望远镜可以看到那些小黑点都是停在水中的汽车。飞机降落时激起了冲天的水雾,当水雾散去,华华看到机场上戒备森严,水中到处站着持枪的士兵。飞机停下后,很快被尾随而来的十几辆装甲车包围了,那些装甲车在浅水中疾驰,像小汽艇一样。从装甲车上跳下了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些穿着野战迷彩服的孩子在飞机的水地上快速跑动着,像一群奇怪的小昆虫。士兵和装甲车很快在飞机周围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士兵们都背向飞机站着,手里平端着枪警惕地看着四周,装甲车上的机枪也都对着包围圈外。
当机舱门打开时,几个美国孩子沿着刚靠上的舷梯冲上来,他们中大部分拿着步枪,还有一位提着一个大提包。华华的两名小警卫员端着手枪堵住舱门,想阻止这些人上来,但华华让他们让开,他看到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国孩子,那是中国驻美大使杜彬。
那几个孩子进入机舱后,喘息着定了定神。杜彬指着一个金发男孩儿向华华介绍说:“这位是美国副总统威廉·米切尔,专程来迎接你们的。”华华打量了一下这孩子,看到他穿着考究的西装,腰里却别着一支很大的手枪,显得极不协调。杜彬接着介绍另一个穿迷彩服的孩子:“这位是负责联大来宾安全的陶威尔少将。”
“你们就这么迎接我们?”华华质问米切尔。杜彬把他的话翻译过去。
“您要想要仪仗队和红地毯也可以,前天芬兰总统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平台上享受那种礼遇,被一颗流弹打断了腿。”米切尔说。杜彬又把他的话翻译给华华听。
华华说:“我们又不是来访问美国,用不着那样的规格,但现在这样也太不正常了。”
米切尔叹息着摇摇头:“请体谅我们的难处,路上再详细说吧。”
这时,陶威尔从那个大包中拿出一件件外套让中国孩子们穿上,他说这是防弹衣。然后他又从另一个包中拿出几支黑色的短管左轮手枪递给华华和他的随行人员,说:“小心,上满子弹的。”
华华吃惊地问:“我们带这东西干什么?”
米切尔说:“现在在美国外出不带枪,就像不穿裤子一样!”
飞机上的所有人走下了舷梯,米切尔带着华华和杜彬?水上了一辆装甲车,一圈小士兵一直紧贴在他们周围,为他们阻拦可能射来的子弹,其他人上了另几辆车。装甲车内又黑又窄,充满了汽油味。孩子们只能坐在两条固定在两侧的硬硬的长凳上,这个全副武装的车队很快开动了。
“海平面上升得真快,上海也是这样了吧?”米切尔问华华。
“是啊,虹桥机场也淹了,但有大人们在时紧急筑起的堤坝,市区还没进水,不过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纽约市区也没进水,但真的不适合开联合国大会了。”
车队向纽约市区驶去,渐渐开上了没水的公路。透过装甲车的小窗看出去,在公路两旁不时可以看到翻倒的汽车,车身上弹痕累累,有的还在燃烧。路上还有许多武装的孩子,他们显然不是军人,有成群沿着公路走的,也有神色紧张地横穿公路的。他们手持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的枪支,身上横一条竖一条地背着黄灿灿的弹链。有一次华华乘坐的装甲车正在超过一群这样的孩子,他们突然全部卧倒在路边,几乎同时,从公路另一侧射来的子弹打在装甲车的外壁上,发出当当的巨响。
“你们这儿看上去真不正常。”华华透过小窗向外看了一眼说。
“这个时代嘛,不正常就是正常。”米切尔不以为然地说,“本该用防弹轿车来接你们的,但昨天一辆林肯防弹车在市区被一种特殊的穿甲弹打穿,把比利时大使打伤了,所以还是坐装甲车保险些。当然,用坦克更好,但市区的高架公路经不起它的重量。”
车队驶进市区时天已黑了,纽约的高楼群灯光灿烂,如同浓缩的银河。像每一个孩子一样,华华以前对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充满了向往,他透过小窗,兴奋地看着那些光辉灿烂的摩天大楼。但很快,他发现了另一种光在大楼间闪动,那是暗红色的火光;他还发现了城市上空有几道烟柱升起。有时空中升起一颗照明弹,摩天大楼的影子在它那青色的镁光中缓缓移动。再近些,可以听到周围城市里的枪声此起彼伏,流弹在空中发出勾勾的怪声,不时还有爆炸声。
当机舱门打开时,几个美国孩子沿着刚靠上的舷梯冲上来,他们中大部分拿着步枪,还有一位提着一个大提包。华华的两名小警卫员端着手枪堵住舱门,想阻止这些人上来,但华华让他们让开,他看到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国孩子,那是中国驻美大使杜彬。
那几个孩子进入机舱后,喘息着定了定神。杜彬指着一个金发男孩儿向华华介绍说:“这位是美国副总统威廉·米切尔,专程来迎接你们的。”华华打量了一下这孩子,看到他穿着考究的西装,腰里却别着一支很大的手枪,显得极不协调。杜彬接着介绍另一个穿迷彩服的孩子:“这位是负责联大来宾安全的陶威尔少将。”
“你们就这么迎接我们?”华华质问米切尔。杜彬把他的话翻译过去。
“您要想要仪仗队和红地毯也可以,前天芬兰总统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平台上享受那种礼遇,被一颗流弹打断了腿。”米切尔说。杜彬又把他的话翻译给华华听。
华华说:“我们又不是来访问美国,用不着那样的规格,但现在这样也太不正常了。”
米切尔叹息着摇摇头:“请体谅我们的难处,路上再详细说吧。”
这时,陶威尔从那个大包中拿出一件件外套让中国孩子们穿上,他说这是防弹衣。然后他又从另一个包中拿出几支黑色的短管左轮手枪递给华华和他的随行人员,说:“小心,上满子弹的。”
华华吃惊地问:“我们带这东西干什么?”
米切尔说:“现在在美国外出不带枪,就像不穿裤子一样!”
飞机上的所有人走下了舷梯,米切尔带着华华和杜彬?水上了一辆装甲车,一圈小士兵一直紧贴在他们周围,为他们阻拦可能射来的子弹,其他人上了另几辆车。装甲车内又黑又窄,充满了汽油味。孩子们只能坐在两条固定在两侧的硬硬的长凳上,这个全副武装的车队很快开动了。
“海平面上升得真快,上海也是这样了吧?”米切尔问华华。
“是啊,虹桥机场也淹了,但有大人们在时紧急筑起的堤坝,市区还没进水,不过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纽约市区也没进水,但真的不适合开联合国大会了。”
车队向纽约市区驶去,渐渐开上了没水的公路。透过装甲车的小窗看出去,在公路两旁不时可以看到翻倒的汽车,车身上弹痕累累,有的还在燃烧。路上还有许多武装的孩子,他们显然不是军人,有成群沿着公路走的,也有神色紧张地横穿公路的。他们手持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的枪支,身上横一条竖一条地背着黄灿灿的弹链。有一次华华乘坐的装甲车正在超过一群这样的孩子,他们突然全部卧倒在路边,几乎同时,从公路另一侧射来的子弹打在装甲车的外壁上,发出当当的巨响。
“你们这儿看上去真不正常。”华华透过小窗向外看了一眼说。
“这个时代嘛,不正常就是正常。”米切尔不以为然地说,“本该用防弹轿车来接你们的,但昨天一辆林肯防弹车在市区被一种特殊的穿甲弹打穿,把比利时大使打伤了,所以还是坐装甲车保险些。当然,用坦克更好,但市区的高架公路经不起它的重量。”
车队驶进市区时天已黑了,纽约的高楼群灯光灿烂,如同浓缩的银河。像每一个孩子一样,华华以前对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充满了向往,他透过小窗,兴奋地看着那些光辉灿烂的摩天大楼。但很快,他发现了另一种光在大楼间闪动,那是暗红色的火光;他还发现了城市上空有几道烟柱升起。有时空中升起一颗照明弹,摩天大楼的影子在它那青色的镁光中缓缓移动。再近些,可以听到周围城市里的枪声此起彼伏,流弹在空中发出勾勾的怪声,不时还有爆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