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十二章 酋长的葬礼
啃骨魔是部落的酋长兼大祭司,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有权颁布“神禁”保护一些人或物。这在新西兰十分常见。
“神禁”是所有波利尼西亚土著人的一种风俗,凡一个人或一件物体被“神禁”后,任何其他人都不能碰。根据毛利人的教规,谁要是触犯了“神禁”,就是触犯了神灵,必须被神处死。即使神灵没有及时降罪,祭司们也会立即替神灵先执行死刑。
在毛利土著人中,除了一些日常生活惯用的法令之外,酋长们通常是出于他们的政治目的还可根据需要随时宣告“神禁”。一个土著人在很多的情况下都可能受到好几天的“神禁”,比如理发、纹身、造船、盖房、患病、死亡等,都得受到“神禁”。如果有人过度捕鱼,威胁到河里的鱼苗生长和繁殖,或践踏地里的甜薯,酋长均可宣布实施“神禁”。酋长要是不欢迎溜须拍马的人前来串门,他会对房屋下一道“神禁”。如果他想垄断水上贸易,或者哪位欧洲商人惹得他不高兴,他也会颁布“神禁”令。酋长们的“神禁”就和古代皇室的“否决权”差不多,具有同等的效力。
某个物体被“神禁”后,任何人不得触摸,否则会受到惩罚。若是一个人受到“神禁”,在此期间他是不许吃东西的,即使在解除这禁食令后,依然还是不准用手抓食物吃。如果是富人,他可以让奴隶喂食;如果很穷,没有奴隶,那他就只能像猪狗一样用嘴拱着吃了。
总之,这种奇特的“神禁”风俗约束、规范着新西兰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他们的生活中神无处不在。禁令效同法律。说得更准确些,这种频繁的“禁忌”不容置疑实际上就是土著人的法规,人人必须无条件地遵从。
至于一群被囚禁在“瓦阿托阿”的俘虏,则由于酋长情急之下宣布的这道禁令,使得俘虏们免受了暴民的袭击。啃骨魔的一些亲信,一听到酋长的“神禁”便立刻收手了,他们这才免遭一劫,不然会被那些土著人剁成肉酱。
然而,哥尼纳凡心里十分清楚,不管怎样,他终将免不了一死。他打死了那个酋长,土著人是不会放过他的,必定找他偿命。那些土著人会将他活活折磨致死,决不会轻饶他,他心里早有所准备。此刻,他只希望啃骨魔将全部愤怒发泄在他一人身上,千万别牵累其他同伴。
这一夜,哥尼纳凡和同伴们心惊肉跳,犹如小鹿触心头,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煎熬,生离死别就在眼前,这股阴影一直笼罩着大家。小罗伯特和巴加内尔也不知哪儿去了,是不是已遭到了不测呢?他们俩一定成了那群疯子泄愤的第一批牺牲品了。就连那从不轻易绝望的麦克纳布斯少校,也都死了心了。看着玛丽失去弟弟后伤心欲绝的样子,蒙格尔斯简直要急疯了。哥尼纳凡一直在想着妻子那个可怕的请求,她宁愿死在丈夫手里,也不想经受酷刑或是沦为奴隶。这叫他如何下得了手啊?
“还有那玛丽小姐呢?谁又有勇气和权利亲手将她打死呢?”想到这里,蒙格尔斯的心都碎了。
看来,要逃出去显然是痴人说梦。10名士兵全副武装把守在门口,插翅也难飞啊!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夜,2月13日这一天,因为受到“神禁”的缘故,土著人没有来骚扰。棚子里倒也有些食物,但是忧心忡忡的囚犯们谁还有心情去吃呢?过度的悲伤让他们忘记了饥饿。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寂寥笼罩着神庙。看来,举行喀拉特德葬礼的那天,就是凶手的忌日,这是肯定的。
虽然哥尼纳凡觉得啃骨魔已经放弃了交换俘虏的想法,但是少校对此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谁知道呢,”少校说,提醒哥尼纳凡回想一下喀拉特德被打死时啃骨魔的神情,“说不准啃骨魔心里对你心存感激呢?”
即使麦克纳布斯这样分析,哥尼纳凡也只当是少校在宽他的心,反正他已不抱任何希望了。第二天又受了一天的煎熬,仍然未见要处置他们的动静,哥尼纳凡一行的心中也没有底。
原来,毛利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附体,3日后方会离去,所以必须足足等够3天后,才可安葬。毛利人一般会严守这种习俗。直到2月15日,寨子里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蒙格尔斯不时地站到威尔逊的肩膀上打探屋外的情况,未见一个土著人露面,只有几个警觉的哨兵轮流把守在“瓦阿托阿”门口。
到了第三天,啃骨魔从屋里出来,走到了城堡中央。这时各家各户的门也打开了。那些野蛮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总共有好几百人聚集在那里。啃骨魔由部落的主要首领们簇拥着,站到了围场中央一个高出地面数英尺的土台子上。人群在离台子不远处围成一个半圆,场上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