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
刘夏最后还真就把老板的“真实”目的给猜了个九八不离十。
首先是市场。
在不打价格战的情况下,质量的提升,才能够攫取到更多的市场。
目前的国内汽车行业,合资占大头,国产居于弱势。
猫厂的新能源汽车是百分百的国产。
在国产势弱的情况下,想要打破合资车的神话,就只能先从质量方面入手。
其次是智能。
汽车智能化范畴非常广,有人曾把汽车智能化概念分为两大板块——智能与互联。
前者包括动力总成、底盘和车身控制的智能化,侧重于汽车本身的功能;后者包括主动安全、驾驶便利和监控等,侧重于车与人,车与车和车与社区的关联。
它的终极状态,应该是自动驾驶。
就好像科幻电影里表现的那种,早上坐在车里上班,你可以睡觉,也可以办公,也可以娱乐,唯独不包括驾驶。
没有抢道,没有追尾,所有的车辆都在交通系统的操控下井然有序的进行。
如果科技再发展一些,交通说不定还可以往空中发展。
当然,这些目前都还是理论上的东西。
现在能够做到的无外乎盲点检测、车道偏离警告、自动刹车、泊车辅助等等。
不过,猫厂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独到之处。
可以每一辆车加装一个类似于喵鲜生那样的人工智能管家,它可以帮你导航、帮你搜索信息,陪你聊天,提醒你天冷多穿衣服,提醒你困了最好就要休息。
智能作为一项增值服务存在,想要更智能就多花点钱。
这个不是必需品。
所以,加点钱情有可原,估计客户也不至于多抱怨,毕竟咱们在安全性方面已经做到位了。
最后,还是要想办法降低成本。
怎么降低呢?
还是那种众人拾柴的理论,还真被他们给想出了一个大招。
一期工程咱人已经找的差不多了,那咱们就继续干吧。
二期和三期,咱们全自动化生产。
猫厂自己就有人工智能项目,造出来的机器人喵鲜生现在是超级网红,各地都是粉丝跑去买菜围观。
这些技术同样可以应用的汽车生产。
在四大制造环节中,即冲压生产线、车身中心、烤漆中心与组装中心,完全可以让机器人参与到工作中。
这就是无人车间。
整个过程流水线运营,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无缝对接,全程都是由电脑控制的机器人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完成。
这样的话,既能起到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又能一定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完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果然是需求推动技术革新。
林冬从申城直接飞回蓉城拍摄基地,继续进行《蜀山2》的拍摄。
在蓉城机场落地,林冬才发现这边还在下雨。
按理来说,蓉城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所以拍摄的时间才安排在春天。
但是从林冬离开到现在回来,已经断断续续的下了十几天。
今年雨水特别多。
整个华夏都是如此。
“雨都下了好几天了也没停,干脆特效算了。”林冬觉得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周龙星和徐怪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周龙星喜欢实景,能不用特效的地方,他就想加一些实景进去。
而徐怪更喜欢特效,能不用实景的地方,他绝对选择特效。
徐怪本来是监制的,和周龙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俩老头动手倒是没动手,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徐怪从林冬那里要了《蜀山3》的执导权,然后就回香江了。
这电影人家不管了。
姜小军也不经常出现,人家重点搞自己的《邪不压正》。
想当初,林冬当导演的时候,几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各显身手,现在换成周龙星当导演,姜小军和文木叶来了两次就不来了,徐怪也被气走了。
只剩下周龙星说的算。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脸大,大家都给自己面子?
“那样的话,光线就会很不自然。”周龙星很严肃,也非常的不甘心。
他是香江无厘头喜剧的鼻祖,但并不甘心一辈子无厘头。
他也能够清楚的感到无厘头已经不被年轻人喜欢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直流行。
这些年做的电影,他也试图尝试一些别的,可惜全都失败了。
《蜀山2》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说起来,还是林冬劝他再努力一次。
人总得有点梦想。
你要让别人知道,你也能拍一些正常的东西。
前有《蜀山1》的大火做基础,后有原班人马,充足的资金,最好的发行渠道,没理由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