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天之正道 第一章 英雄坟场
蒙古名将阿里海牙如是说:“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得。”
这句话点明了一座城池。它傍水兴建,它硬若顽石,它是诗人孟浩然,诗圣杜甫的故乡,也是天下战火的必经之途。
整整一千年,这座城池卡住了无数南来北往的大人物。蒙古铁骑南征,精忠武穆北讨,云长于此水淹七军,符坚就地火焚檀溪。为了一统大业、称王称霸,无论是勒马江边的北方枭雄,亦或是挚刀船头的南方英杰,人人都须来此杀上一遭。
百折不挠的铜墙铁壁,它耐得起重炮轰击,熬得住饥荒战火。它是光辉军旅生涯的起点,也可以是异乡埋骨的终站。为了葬于城下的那千千万万的无主孤魂,人们如此称呼它……
英雄坟场,大名襄阳!
正统十年腊月二十八,晚霞漫天,万军阵列在前,面向古城襄阳。
“英雄们!”怒苍经略使跨马前行,扬鞭高呼:“全军戮力,诛奸杀佞,今日替天行道!”
万军呼喊之中,城头响起了英勇回应。
“众志士!”爱国老将提刀怒喊:“保国卫民,精忠赤诚,吾等为国殉道!”
两军对决,城上城下响起一片激励喊话。四个字的漂亮辞句,响彻云霄。
将晚黄昏,从城头向下了看,数十万怒军兵临城下,营帐怒海绵延数十里,宛如星垂平野辽阔伟大。折叠桥、填壕车,数以千计的攻城器械趴伏在地,好似一只又一只黑大的吃人甲虫,时时都要吐毒伤人;数十尺高的云梯车阵列其中,更似那诡异瘦长的鬼面巨人,随时等着挥出魔拳,一举槌烂襄阳。
城下阵仗震慑了朝廷勇士,但面前的襄阳古城,却又岂同寻常?
黑气弥漫城头,这座城是正统王朝的铜墙铁壁,也是阎罗殿的分尸刑场。夜叉擂、狼牙拍,利牙若隐若现,那帮牛头马面正自看守刀山油锅,随时要惩罚自己。再看城下的铁蒺藜、陷马坑、羊马墙,一只只躲于地底,随时等着张开血盆大口,将自己咬为两段。
大战即将开打,攻城一方饮血啖肉,守城一方残忍狰狞。温柔晚霞拂过战场,霎时之间,无分敌我双方,无论新来后到,数十万名沙场将士同刻闭眼,一齐默默祝祷……
吾妻吾爱,吾父吾母,你们的儿子,你们的丈夫,他现下对天罚誓,他要活着回家。
鼓声隆隆,喊话益发激昂,攻城战便要开打。新入伍的少年呼吸急促,沙场老将敛目低首,唢呐的锐响刺入耳孔,双方将士一片寂然。
“全——军!”万众屏息,人人紧握钢刀,俯身下腰……
“冲啊!”如雷般的杀声响起,第十二回攻城战开打。成千上万的步卒向前冲锋,炮火将城池炸出坑洞,飞索勾住了凹坑,步卒嘴衔钢刀,戮力向城头攀爬。
“向前一步!”敌军冲锋,襄阳守将立时挥舞旗帜,传令曰:“倒!”
哗啦啦,有东西倒下来了。众步卒同时扬起脸来,他们望着冒烟的东西,面色惊恐。
“啊呀呀!”热油从城上泼来,立时送来大声惨嚎。可怜的小卒攀爬云梯,首当其冲,立时被烫油泼中了。剧痛之下,他再也抓不住天梯,粗壮的身子向后翻倒,转眼便要摔为烂泥。
一尺、两尺、三尺……少年坠身而下,堪堪摔死城下。陡然间巨灵神掌半空探出,有人一举拉住了他的背心,此人正是怒苍三大先锋、“西凉小吕布”出手救人。
西路军大将攀于云梯之中,扬首万军之上。他右手拉住少年兵卒,左手挥舞斗篷,替脚下的部属挡开烫油。一阵焦臭传过,滚油溅上韩毅的手臂,登也让他迸出了水泡。
烫疼攻心,撕身裂肺,可他无法做声,因为手里的孩子已经替他发出了哭嚎。
“娘!我好痛、痛、好痛、痛!”少年手脚挣扎,锥心惨叫。敌军没有丝毫怜悯,油锅仍是不绝浇落。韩毅挥舞斗篷抵挡,劲风到处,热油四散,脚下兵卒惨叫不绝,大批人马皆被烫伤。此时此刻,唯有急速抢攻城头,方是活命之道。可韩毅抱着那名小卒,却已卡在梯子上,动弹不得。一众部属急火焚心,忍不住放声呐喊:“韩将军!放开那孩子,快快攀上去啊!”
韩毅低头去望怀中的小卒,可怜他脸肉烂了,双眼瞎了,无法掩住五官的双手挥舞不休,像是想遮盖什么,却又不敢触碰。最后他连娘亲也叫不出口来,只能激烈挥打四肢,凄厉哭喊:“啊呀!啊呀!”耳听孩子凄厉哭叫,韩毅的眼眶迳自红了,他委实放不开手。这孩子还有娘,纵使双目瞎了,五官毁了,自己也该带他回家。
在这无法抉择的一刻,一声闷哼传过,肩头迸出鲜血。城头的暗箭手抓准时机,登时赏了犹疑的“小吕布”一发冷箭。肩膀前箭羽颤动,鲜血不绝流出。韩毅虽然痛入心坎,却只咬紧牙关,毫无松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