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天机犹可泄 孰能结死盟

唐宁急低头,见一只手伸到自己怀里行窃。

唐宁手一翻,便将那只手擒住,手上加力,那人哎哟一声,被扯将过来。唐宁见那人年纪不过十七八岁,衣着也很光鲜,看样子是个纨绔子弟,又不缺银子用,分明是借人多盗窃。唐宁有心惩戒,手上再加一把力。

那人痛得眼泪直流,苦苦告饶。唐宁惩戒得他也够了,看来这只手没个十天半月也好不了,再想行窃也是不能,便放手由他去了。哪知人群熙熙攘攘,窃贼甚多,不一会倒遇了三个,唐宁都是惩戒一把,便放了去。这些人都是些十几岁不学好的少年,乘人多浑水摸鱼,手法笨拙,也不是甚么惯偷。

谁想这窃贼抓不胜抓,唐宁又抓着一位,却是三十多岁年纪,模样看上去象个农夫,头顶右臂都被灼伤了。原来寺门外许多信徒为表示对佛祖的虔诚,头顶燃灯,脊背烧烛,便烧伤了也依然在颂经念佛。这人看来也是信徒,却来行盗窃之事,唐宁喝道:“你窃人钱财,也不怕佛祖怪罪?”

那人咕咚跪下泣道:“大爷高抬贵手,饶了小人吧。小人从凤翔赶来,财物却遭人偷了,身无分文,连家也回不去,饭也没处吃,实在是没有办法才来偷东西。小人知道偷盗会遭报应的,但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我要是回不去,谁来养活他们啊。”

唐宁见那人痛哭流涕,不似作伪,教他起身,问他时果然是个农夫,责备道:“你家境清贫,妻儿待养,却为何还要花费盘缠跑到京城来?”

那人叹道:“正是因为家业不兴,想求佛祖保佑赐福,谁知……”呜咽而泣。

唐宁叹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块银子递给他道:“这点银子与你作盘缠,尽快回家去吧。”那人偷窃被擒,不被惩罚送官已是万幸,哪曾想唐宁会送银与他?迟疑着不敢接。唐宁将银子塞进他手中,那人才知是真的了,千恩万谢。

远远的张阿大推着油车卖油,这些日子他跟着佛骨碾转各寺,生意兴隆。那些善男信女有的买油燃灯,有的给寺中布施,张阿大瞅得商机,得了大利,油担太小,已改成油车了。

唐宁适才助人银两,惊动了一旁许多人,便有四五人围上来向他哭诉。这些人都为了能见佛骨,从乡下赶来,结果佛骨未见,盘缠或用尽或被窃。最离奇的是一个商人居然卖了家业,专从东都洛阳赶来,跟随佛骨跑了五座寺庙,至今未得一见。这些人不怪自身行事,只怪诚心未到,没有佛缘。

唐宁本来便没甚么银两,适才给了那人,自己便只留一点铜钱。韦玉筝带得十几两银子,是韦母要她来布施的,区区十两又怎帮得这许多人?韦玉筝将银子交与唐宁,由他处置。

唐宁道:“佛家教人为善,今日散财救济,虽然杯水车薪,也算一件善事,想来韦伯母不会怪罪我没有施舍给佛寺吧。”韦玉筝点点头。

唐宁便依那四五人的归程远近,将银子分割一下,交给各人道:“这一二两银子,实在济不得大事,诸位路上买些干粮,想方设法回乡吧。”韦唐义举感动了周围一些善男信女,纷纷捐助,虽然只是十几文二十文,但集腋成裘,这四五人节省一些,也能回乡了。

唐宁与韦玉筝钱财用光,便要回终南。听得有人呼道:“阿弥陀佛,唐施主好。”

唐宁循声望去,见是大慈恩寺的弘光,便回礼道:“弘光大师,幸会。”

弘光道:“唐施主既光临本寺,因何又不入门而去啊?”

唐宁笑道:“原为礼佛而来,今无银供奉,如何不去?”

弘光道:“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唐施主仗义疏财,已结了善缘,今有佛祖真身舍利在此,唐施主何不一会?”便请唐宁入寺。

门口众人鼓噪道:“我等在此已经等待多时,如何放他人进去。”有人高呼道:“这和尚徇私。是个黑和尚。”多人齐呼道:“黑和尚,黑和尚。”

弘光合十道:“这位施主舍财济人,与我佛有缘,自然可进。”他用内力送出,那些人虽然高声齐呼,依然被他声音盖下去。

唐宁道:“弘光大师,适才多位捐助,可否放他们入寺?”

弘光道:“唐施主所言有理。”便放适才助财的诸人入寺。这些人在门外苦候,至少也有半日,有的还从其它佛寺追随至此,燃灯饮食等开销何止数千文,而今只因捐助了十几文钱,便得亲瞻佛骨。

唐宁随弘光入得大雄宝殿,见佛舍利被供奉在堂上,形如上指,长有两寸,光净若玉。他不信佛,也不下拜,韦玉筝为着母亲,拜了一拜,却见那些善男信女若痴若狂,叩拜念佛不止。

大殿拜佛众人之中,却有一人屁股高撅,脸藏得很深,身着灰衣,口中不知胡乱念叨甚么。可巧韦玉筝拜佛时便在那人身边,无意中瞟得一眼,原来是西山神偷安子玉,见他伏在地上,一边念叨,一边画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