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四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3/4页)

萧平旌颔首示意他起身,不再多言,又叫了东青过来吩咐安排其他事项。荀飞盏眼见岳银川闷闷地告退出帐,心头疑惑,急忙跟了出去,在大帐后叫停了他,问道:“我看得出来,将军应该不是会质疑军令的人,你刚才的意思……是反对潜入京城吗?”

岳银川轻轻摇头,“我不是反对潜入京城,我只是反对长林王亲自去。”

“为什么呢?平旌在琅琊阁学艺,头脑最好,身手最好,对宫内地势也很熟悉,他当然是个最合适的人选了!”

岳银川本想着不要多嘴,但到底年轻,心里有话也稳不住,左右看看无人,便压低了声音道:“问题并不在这里。请大统领想想看,萧元启已是叛国的罪人,陛下和两位御弟落在他手中,未必能活着救出来。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朝廷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如长林王这般能镇得住的人。一旦他也填进去了,朝堂宗室,谁还能有这样的分量?怕只怕到了那个时候,为了谁有大义名分这样的事就能闹个四分五裂各自为阵。皇族动荡必致内乱,而内乱……必伤国力和民生,对于百姓而言,这岂非一场劫难?”

荀飞盏从来没有想到这上头过,一时怔怔呆住。

“我的这些想法,王爷心里自然清楚,所以总不肯让我多说。可是话又说回来,他再清楚又能怎样呢?陛下明明还在,就想着将来要安稳朝堂了?就要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优先保全自己,不去尝试一切可能的办法了吗?”岳银川长长叹了口气,语调无奈,“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我还是能感觉到,长林王爷不是这样的人。”

他都能有这样的感觉,荀飞盏当然更加知道自己这位老友的为人,心绪难免焦躁起来,回到帅帐后忍耐不住,终究还是拿着岳银川所言问了问萧平旌。

萧平旌已经换好了一身黑衣,点头应道:“没错,岳将军的忧虑我心里明白,他的这些念头也不是说没有道理……”

“那你还不顾反对,一定要自己去?万一真像岳银川担心的那样,玉石俱焚都填在里头,那大梁的将来……”

“世间大部分事情不都是这样吗?你只能权衡利弊,永远无法确保万全。这已是我目前能想出的最好的计划,又岂能因为有风险而不加尝试?”萧平旌瞧着荀飞盏又郁闷又焦急的样子,不由淡淡笑了起来,“我早就告诉过你我不适合朝堂,你总不信。当下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不是看不明白大局,也不是算不清楚得失,其实很多时候我都知道最有利的选择是什么……只是根本做不到罢了。”

城外的萧平旌为了留住元时的一线生机而殚精竭虑,城内的萧元启当然也不会以为停战这三天就真的可以放松。小皇帝是目前自己手中最大的筹码,这一点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所以一直将其囚禁于养居偏殿,周边所有防卫皆由狄明亲自负责。宫城之外凡是与萧平旌曾有牵扯的地方,比如长林旧府、扶风堂、一应亲友府邸等等,他都让何成派出人马立即监看起来,既防备内通消息,又不让他有落脚之处。

何成虽领了号令,但心头仍有些疑惑,不以为然地问道:“属下不太明白,不管在城外有多少兵力,这京城里头可是完全由王爷掌控的。金陵四门已封,难道萧平旌还能潜入进来不成?”

“像他和荀飞盏这样的高手,再怎么防备都不为过。”萧元启望着前方黑沉沉的窗口,冷哼了一声,“金陵城毕竟太大了,封得住普通人,未必能封得住他。”

何成不敢再多言,行礼退了出来,按照指令分派人手,将萧平旌可能会去的地方一一监控了起来,丝毫不敢马虎,一直忙到入夜才安排妥当,亲自回宫复了命。

狄明此时正在养居殿中与萧元启讨论宫防城防的事务,旁听过何成的回禀方才知道两人正在防备什么,心绪顿时也有些复杂,等到商议完正事,便寻了个话隙问道:“萧平旌兵力占优,情势又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恐怕他也不得不想得更长远一些,未必敢于犯险。请问王爷,您是真心觉得……他竟然肯亲自前来吗?”

萧元启的眼睛微微眯起,眸色迷茫,“若论以前他当然会……但人总是要变的,我毕竟已有好几年没见过他了,未必能猜得准他现在的心思……”

两人正感叹间,原本一片宁静的外厢突然响起了喧哗之声,听上去虽然嘈杂,但模模糊糊又很遥远,听不明白在喊叫些什么。狄明立即一跃而起,提剑出殿,廊下侍立的亲卫们也都已听闻,见他出来,忙指向东北边。

养居殿向东有一排配殿及一排厢房,狄明绕过后廊甬道时嘈乱已停,只见道边红墙根儿下跪了一溜儿人影,细看却是三名将官与二十来个兵士,皆被捆成一团,个个惊惶畏缩。何成满脸的怒色,领着几十名莱阳府兵在旁边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