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同归于尽(第6/11页)
风劲而树不动,这或许是因为这股妖风并非铺天盖地刮来,而是像一道洪流沿着山谷撞击过来。洪流的源头就是对面掩在树木之后的鬼肠子道道口,而洪流流过的山谷就是“四海同潮”的外沿。也就是说,这股妖风是从前面鬼肠子道冲出的,然后沿着“四海同潮”刮成一个头尾衔接的圈形风道。
但这妖风更为可怕的不是它的狂飙和劲道,而是风中仿佛裹挟了许多的刀片。风头刚从范啸天的前面冲过去,伪装的墙面就四分五裂了。破损了伪装的墙面还在其次,更可怕的是紧接着破损的是衣服、胡须。衣服的碎片和胡须的碎屑是直接被妖风刮走的,连些许的弥漫、飞扬都没有。
风头过去的那一刻范啸天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感觉到像有许多锋利的刀刃从自己面前刮过,然后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便破损了、不见了。幸亏他及时退后半步,后背紧靠住明堂墙壁,否则破损和不见的东西恐怕还会有他身体的某些部件。
当然,一味避让并非最为妥当的方式,更何况背后是墙已经退无可退。所以范啸天勉强将手肘抬起,袖口中有几点寒星朝斜下方连续飞射。寒星射出时带着短暂的尖厉嘶叫,而风道在尖厉嘶叫后发出了沉闷的呼啸。随即已经成形的风道在范啸天的面前退缩了,就像山谷中的洪水遇到了滑移的山体。范啸天是个优秀的刺客,虽然有些猥琐胆小,虽然缺少做刺活儿的实际经验,但是该有的应敌技艺还是有的,而且可能比一般的谷生谷客都要高超。也正因为本身就潜含着高超的技艺,所以在无奈和挣扎中随意而出的应对招数或许比他平时刻意追求技法准确到位的招数更加凶狂、毒狠。
阴风初起时,范啸天感到害怕并非因为那些破碎的和完整的死尸,而是因为他已经估计即将出现的会是“三十六风僮”。而他之前是知道“三十六风僮”的厉害的,也清楚凭自己的本事怎么都不可能将“万种风情”的大阵挡住。
风乍起
当阴风上升为狂飚的妖风之前,范啸天确实隐约看到鬼肠子道道口出现的怪异黑影,由此已经可以确定为风僮出现。但就是那么犹豫了一下,星流骥驰之间再想走已经来不及了。
范啸天犹豫了下还因为感觉风僮的出现并不是针对他的,所以心存侥幸想以虚境藏住自己。事实上“三十六风僮”的出现也的确不是针对他的,而是针对所有人的。此时“四海同潮”坎扣已经动作,范围内所有位置都是安全的,他们无须脱开任何机栝便可以展开阵势,所以从淡淡阴风到狂飙的过程很直接、很快速。穿堂风、枕边风、耳旁风、摇旗风、鼓帆风……三十六风僮依序连贯冲出的“行风成刀”阵势,在“四海同潮”周围形成一个圈形风场,是要将隐藏在周围的所有刺客逼出。
“行风成刀”不用刀,所有风僮只是手捻风诀疾行,但是当风僮来到面前时,却仿佛有刀割过。而且不止一把刀,每一个风僮每一把刀的出刀位置角度也都不同。直到清末民初,在东海、黄海沿岸还有少数僮梓会这种“行风成刀”的技艺,虽然不可能再组成阵势,但一人成刀的本领已经足以让人觉得诡异和恐惧。
僮梓这种职业本身就是一个谜,僮术则更是谜中谜。他们绝不外传的技艺到底是怎么回事,出处哪里、传承如何全无人知晓,从未有过一本书或哪个人作过这方面的解释说明。所以民间在无法解释这类职业技艺现象后都传说僮梓是修习的妖法,也有说僮梓是海妖、水鬼附身的。而到民国之后,僮术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僮梓的职业技能逐渐演变成单纯的唱僮,只会以唱演的形式来祭祀、祈福。这以后即便有人想破解其中秘密,也已经没有任何依据和线索。
近些年沿海地方历史研究中,有人对僮梓僮术之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说僮梓的僮术是一种心理和器物的双重利用。他们施行僮术时很特别、很怪异的指诀、表情、动作以及装束,实际上都是为了实施强烈的心理暗示,也就是迷魂之术。这样就能唤起别人的潜意识和遗忘的记忆,所以他们替人治病驱邪、寻物寻人很大可能就是利用的这种迷魂术。而风僮常年在海边湿滑滩涂和礁石上奔走,抓捕鱼虾和寻找沙土中的贝类,让他们自然而然间训练成了过人的力量、速度、眼力等等。然后他们再借助于自身服饰装束上的怪异配件,如贝壳、蚌壳、海螺壳,还有些石片、鱼骨、铜钱,以及从一些海洋生物身上提取的毒料毒素,那么在速度和力量的驾驭下,杀人对于他们而言也就变成了非常轻松自如的事情。包括风僮行风,其实也是利用了速度力道,在行动中带起一部分风劲。然后同时实施的迷魂术让周围人产生错觉,意识中会按照迷魂术的牵制觉出各种不同的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