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三鼎
钟馗见许仙如此洒脱,眼中也透出笑意,“或许吧!”奎星入梦终归也只是说说而已,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还是很难相信自己是什么神仙转世。
许仙对潘玉道:“明玉,这次你怕是无望了。”钟馗的水准本就极高,又占着这样的机缘。但许仙也并不认为皇后会仅仅因为一个状元的名头就将柔嘉许给钟馗,也不并不如何放在心上。就如今来说,潘玉的机会还是最大的。
潘玉微微而笑,似是毫不在意,“那就提前恭喜钟兄了。”
钟馗忙道:“现在还不曾有结果,哪称得上一个喜字。”
……
殿后,考官们却是陷入激烈的争执之中,无论平日如何亲近,这时候也要为了一个陌生考生的名次争个面红耳赤。
王文瑞身为主考官,却不参与其中,而是老神在在的喝着茶水。待到别的考官争执不下的时候,才去调解一番,他学问深厚,只言片语就能说的人心服口服。在他的主持之下,阅卷就在这种紧张有序的气氛中进行。
一名考官打开许仙的考卷,忽然爆出一声赞叹,“好啊!果然不愧为王公的弟子。”不轻不重的拍了个马匹,忙将试卷呈给王文瑞。
王文瑞考卷,也是眼前一亮,果然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汉文的字倒是写的越发好了。”许仙的笔体本就朴茂工稳,却难免有些生硬。但此刻再无这样的感觉,显得古朴厚实,仿佛刻在石碑上一般,而在笔画之间更多了一股恢弘之气,显然是已经得了其中精髓,有了自己的风范。
但当王文瑞将三篇文章看过,却不禁有些失望。虽然文章也算是对上了题目,但如他的字一样,只能算是中正平和,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当不得那一声“好”字。
这是许仙有意为之的结果,他脑袋里最不缺就是惊世骇俗的想法,但这可是封建时代,别说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怕也没几个人受得了。虽然也想适度的卖弄一下所谓的“超前思路”,但他自来说话随意,若是一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那么这次殿试就算是完了。所以他是慎之又慎,只拿孔孟之言说事儿,难免给王文瑞这种感觉。
但当王文瑞看到那首诗的时候,微微眯起眼睛,而后猛地睁开,也赞了一声“好!”
其他考官围上来,纷纷问道:“太师因何如此啊?”
王文瑞微微一笑,将考卷递过去,颇有些自豪的道:“小子又得佳句。”
已有人大声念出来,“《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为唐代诗词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于千古之下被人所铭记。称为千古绝句,那是没有半点水分。
有人赞赏,“于平淡处见真知,许汉文已得诗中真味了!兹兹,了不得,了不得。”
有人感叹,“天下游子,见此诗而不触动心肠者,可以称得上不孝了。”
亦有人趁机怕马溜须,“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名师手下必有高徒啊!但凭这首诗,许仙就该入在一甲之内。”
王文瑞本是笑容满面,闻言却正色道:“殿试三题一诗,必要全面考虑,方能决定名次,否则就是对其他学子的不公平。”
那拍马不成的考官连忙应是,王文瑞犹豫了一番,还是将许仙归入二甲之中。
待到他们评判完毕,就将所有考卷呈送天子,最终的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但皇帝一般只是随机抽阅。唯有一甲那三人的文章是必看的,也只有这三人,考官们不会事先决定名次,而全由皇帝评判。
王文瑞带着一群考官觐见皇帝之时,却被太监揽在门外,“陛下正在听无崖子仙长讲道,下令任何人不得打扰,还请太师稍等片刻吧!”
王文瑞大皱眉头,重道学而轻士子,这可不是为君之道,来日定要劝谏一番。好在不过片刻,就得了召见的旨意。
一个身材高大,鹤发童颜的老道士走出门外,冲王文瑞微微一笑,王文瑞也勉强回了个礼,二人就这么擦肩而过。王文瑞也不能不承认,这老道士确实有几分仙风道骨,难怪能得陛下欢心。
……
时间转瞬即逝,待到夕阳西坠,阳光普照在宫廷之中,为之镀上一层殷红,越发显得华美。
许仙同潘玉来到殿外,远远望去,也不由为之赞叹。许仙见潘玉若有所思的模样,见四下无人,捏捏她的玉手安慰道:“明玉,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夕照之下,微风浮动,她的姿容更加显得瑰丽动人。
潘玉轻靠着廊柱,淡然道:“若只是一个状元的话,倒也无所谓,只是想娶那柔嘉公主,就又多了一重变数,最近那梁王府也在活动,他们同皇后娘娘本就有不少联系,皇后娘娘最终会倾向哪一方,实在难以料算。我若是能连中三元,当可以加上一份不轻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