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解散
不出宋援朝预料,两天后张斌和王建军就不来了,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找到了工作要去上班,当然这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罢了。
对此宋援朝也不说什么,而且和李大琪、顾杰他们也打了招呼,大家就当是什么都不知道,装傻就行。
张斌和王建军的离开还是在原本的小团队里造成了影响,大家都不是傻子,张斌和王建军私下做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两人走后第二天就又有几个人找了借口离开,再加上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和他们卖的同款的衣架,价格还卖的便宜了二分,这一来大伙自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时候,宋援朝又宣布由顾杰来接手这买卖的决定,更让剩余的人有一种要散伙的担心。不过顾杰接手后干的不错,他向大家表示这买卖一切早旧,而且他还很大方地提高了所有人的份额比例,很快稳定了人心。
顾杰接手后,宋援朝也没有马上放手,亲自带了他几天直到见顾杰那边没问题后这才彻底放心。
虽然宋援朝趁这个机会把这买卖让了出去,但毕竟这是他第一个买卖,而且接手的顾杰和留下来的不少人都是之前跟着宋援朝干的伙伴,于情于理宋援朝也要搭一把手,送上一程。
一个多月下来,宋援朝盘点收获赚到了足足12855元,这是一笔在这个年代毫无疑问的巨款。
按照沪海工人家庭平均每月工资40元左右来计算,这笔钱要普通工人不吃不喝将近27年的收入。
也就是说,一个年轻人从进厂工作差不多干到退休才能赚到这笔钱,而宋援朝却在短短一个多月就达到了目标,如果说出去的话不知道要让多少人跌碎眼镜。
这么多钱摆着也是一件难事,如果在后世的话这些钱根本不算什么,可现在最大面值的人民币只是十元的大团结,12855元,换成大团结就要整整1285张,也就是近13叠厚厚的钞票。
况且宋援朝手上的这些钱中十元面值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五元、二元甚至一元和毛票,这些钱放在一起几乎堆满整个桌子,塞进麻袋里也将近半麻袋的体积。
把这些钱这样藏在家里实在不安全,存进银行同样不安全。
在现在城市人均年收入才几百元的年代,这样一笔巨款送到银行里存起来完全就是个“惊喜”,弄不好你前脚刚踏进银行,后脚警察叔叔接到举报赶来了,直接把你带去派出所让你好好交代这钱的来源。
为此,宋援朝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把这些钱化整为零,几天的时间抽空跑了多家银行,把钱换成不记名的定活两便存折,这样的存折不记名还随时可以在同城各区同行柜台上直接支取现金,每家银行每次为了安全起见宋援朝最多也就换200—300元不等。
除此之外,宋援朝还特意找人用钱换了些国库券。
这时代每个单位企业每年都要求职工必须购买一定金额国库券以完成上级任务,但由于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大多不好,再加上单位对于国库券购买的任务又是强制性的政治任务,老百姓手上工资有限,拿了工资从单位买来的国库券却又不能当钱花,这样一来大家手里国库券就成了死钱。
所以许多人在单位购买了国库券后因为极需用钱转手就把国库券以面值的九折甚至八五折的比例直接卖掉,以把国库券换成活钱来用。
这种情况前世的时候宋援朝也是经历过的,所以他很明白这里面的需求,对于别人来说站占用资金的国库券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可宋援朝却不这么认为,所以他找人私下换了不少。
前后折腾了一星期,宋援朝累死累活换到了6000元定活两便和3000多元的国库券,手上还剩余将近3000的现金。
不过这时候宋援朝也放下心来,3000元虽然多,但相比之前的一大堆可少了不少,换到的定活两便和国库券都是大面额毕竟容易藏,宋援朝找了个铁盒子,里面放了樟脑丸以防蛀虫,把定活两便和国库券装进去封严实后藏到了床下地板下面的空格里,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来。
张斌和王建军拉了几个人单干后,因为他们卖的比之前定的价格便宜些,再加上东西用料一模一样,生意看起来很是不错。
由于张斌他们的产品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迫使顾杰这边也只能降价,把价格降低到何张斌他们一样才保住销路。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表面看外面的衣架销售依旧火热,可实际上单个衣架的利润反而降低了。
顾杰的商业头脑或许不如李大琪,可顾杰有一点是其他人比不了的,那就是他的为人实在和执行力。
虽然宋援朝在十多天前就正式把这买卖转给了顾杰,可顾杰依旧和以前一样三天两头来见宋援朝,告诉宋援朝衣架买卖的情况和张斌他们那边的动态,并向宋援朝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