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寻访幕僚
皮小心四人倒是没多少兴趣,跟王策说了先逛一逛,然后再来寻他。
王策随崔岩一道踏入路边小茶馆,一踏入其中,摆设和环境竟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不由一赞,茶馆老板想必不简单。
崔岩不是北唐人,年纪比王策大三岁,却相当的博学多才,更加游历过不少地方。见面虽然不多,彼此之间很是投机,颇有几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
若不是崔岩早就说过,他的目的是游学天下,王策更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幕僚。
崔岩的新朋友有三位,凭穿着打扮来看,王策一眼看出,这三人的出身应该是比较平凡,其中一个跟另外两个不太熟悉。崔岩笑着上前:“这位是……”
“我来吧。”王策微笑抱拳行礼:“在下王策。”
此三人各自神色有异,互相自报姓名,一番客套寒暄,王策悠然坐下,姑且倾听几人的谈论。一边微笑,一边观察三人。
崔岩嘴皮子不成,其实有一颗玲珑心,没有一来就说王策的目的。而是继续谈论先前的话题,王策偶尔才插嘴一二。
从言辞中,这三人果真有一个是不熟悉,乃是今日才跟崔岩一道来结识的。不过,三人多少有一些分心,偶尔会看王策一眼。
一席谈论,王策笑了又笑,只觉得文人的话题,有时候果然就好比现代的愤青,言语中充满真挚的为国为民的雄心。可惜,现实会摧毁一切理想。
然而,不一会之后,当皮小心四人转悠回来,一起坐下。报上姓名之后,那三名文人中叫潘秀安的,立刻流露一些隐蔽的不快。
冷眼旁观一番,不多时,潘秀安的寻了一个借口,便遁走了。不知是否潘秀安临走前,那一个不喜不悦的目光,一时颇有一些冷场。
杜衷之一个苦笑恰到好处的续上,避免冷场:“王兄,潘兄其实一直不太喜欢南衙,莫要怪责。先前还不知道是你,等你身边的几位一报姓名,他就知了。”
皮小心顿时不悦,王策哂然一笑安抚下去:“不必介怀,今次我来此地,正是为了寻幕僚。”
果然!杜衷之和韩漾虽然不太熟悉,仍然互相看了一眼。杜衷之的眼底,有一抹火热,韩漾反而流露一抹迟疑。
从王策自报姓名,杜衷之三人就隐约猜出身份了。
须知,从演武结束,王策的大名就已经接二连三的轰动京城了。若然连这么轰动的人都不知道,那简直没资格成为任何人的幕僚。
眼下这一个潇洒帅气的少年,乃是北唐唯一的从五品实权官员。是北唐年纪最轻的官,只差一线就可以称之为高级官员了。
当然,若然只是官,那北唐的官多了。可真正握实权的官,真的不多。武职官员要想把官做大,并且作为主官,武道修为是必须的条件。
说白一点,没有武道修为做后盾,朝廷管你去死!做官?坐马桶去吧。所以,一名武职官员要想在官场爬升,修为是必须的条件。
而王策还是一个十六岁的释息境少年。天资普通的,十六岁连洗髓都没有呢。王策和诸海棠,被认为是北唐的少年武道天才。
年轻,又是武道天才,更加是有着旁人不及的官场起点。
当王策被提拔为参领的一刻,便是任何人都猜到,王策成为未来的南衙指挥使,那是指日可待。
……
既然开了一个头,王策索性把幕僚这个话题深入。
身为非土著的王策,本身是不太理解幕僚制的价值。一番长谈下来,他才是真正的认识了幕僚制那无孔不入的存在。
若你知晓清朝的绍兴师爷,那么,幕僚制就比这个更加专业,更加广泛,更加具备政治影响力。
王策心想,从某种角度来看,幕僚制就有一点像现代的首席执行官,或者行政总裁,又或者智囊之类的。那个一般是看各人的需求。
如果是武将,那就需要军务幕僚。如果是文官,那需要的就是智囊。
幕僚制,是最早各国朝廷为了吸引武者入朝为官而准备的。多年下来,如今连文官都已经很难离开幕僚了。
幕僚是每一个国家,都绝对不可或缺的存在。若然以为幕僚能够取代,甚至公然成为一股政治势力,那是绝对不可能。
若然真心想把幕僚制了解全面,那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描述的,绝对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武者普遍识字,文人多少亦会习武强壮体魄,乍看起来似乎混在一起,不好区分。其实王策来这么久,发现文武之间始终存在一条潜在的天堑。
很多人文考不上科举,武又没有成就。只能充当别人的幕僚,反而有平步青云的机会。这是幕僚注定成不了势力,成不了气候的关键。
幕僚这群体,素来是龙蛇混杂。好的幕僚多的是,关键你有没有那个运气和眼光找到你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