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节 宣示,利益与情怀(1)

皇极殿其实就是日后的故宫太和殿,冯紫英前世中也曾经来过这里。

但是现在站在殿中,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人头涌涌,这一场大朝会除了四十名三十七名重臣外,因为顾官乔三人已经致仕退隐,不再重臣之列,但仍然属于特邀代表,另外就是八部的郎官以及从地方上来的官员和代表了。

黑压压接近二百人,已然超过了大周朝建国以来最大的规模朝会。

伴随着宣顺帝登上御座,四名阁臣也分列在台阶下,冯紫英目光澄澈,向殿中巡视一眼。

此次大朝会将有目前排序第二的徐光启主持。

没有了次辅,那么群辅中依然有排序,按照年资来排位,崔景荣排在柴恪之前。

徐光启简单介绍了此次大朝会的议程,先由首辅冯铿介绍上届内阁五年中整个大周情况变化,然后就是重头戏,冯紫英会就未来五年的规划和发展纲要做一个较为完整和详细的说明,然后再是八部和都察院就自身工作做简单介绍,实际上也算是对内阁整体发展纲要的一个细化说明。

徐光启的简述完毕,就该轮到冯紫英的粉墨登场了。

微微踏前一步,先是向御座上饶有兴致的宣顺帝一礼,然后再是郑重其事的向着殿中的同僚一礼,冯紫英这才站定,吐气开声。

“受皇帝陛下之托和内阁诸公之付,由我来向在座诸位就本次大朝会关于未来大周五年规划方略进行一个阐述和解说,而后还有八部和都察院就各自职责和规划进行简要评述,在此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就为什么要开这一次大朝会,以及为什么要一改以往就是重臣和内阁参加的大朝会而变成当下的这种大朝会模式的原因进行一个解释,以及日后的大朝会和这种大朝会的联动模式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也要做一个说明,……”

居中是八部和都察院重臣,然后在他们身后是八部郎官和都察院的部分御史,再往下南北十四省加北直隶的官员代表,当然还有一群特殊代表,十二镇总兵或者代表,再加上行业组织和士绅代表站在最远端。

“一直以来,每年年初的大朝会都更多的是礼节性的,更多的商讨事务是在每月的大朝会,而大朝会的参加人员一般说来就是内阁和八部五寺都察院通政司的同僚,而我们所获得的消息内容大多是来自各省经过整理之后上报,……”

冯紫英从之前的大朝会开始检讨分析,“这种方式看似四平八稳,但实际上我们对地方上的事务了解流于浅薄,而且在更多的聚焦于就事论事,对于一省一府一州一县的重大事项知之甚少甚浅,也缺乏对于关系到整个大周各地的重大规划有一个通盘考虑的提前谋划,……”

“……,鉴于此,我和内阁诸公会同八部都察院等部门进行了多次会商,决定对当下朝议的方式进行一次改革,……”

来了,重头戏来了。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聚精会神。

这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制度的改革,更涉及到权力的分配改革。

“从今日起,每月三次常规例行朝会,每十日一次,例行朝会由内阁阁臣、八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通政司通政使参加,处理日常朝务;每月一次小朝会,由重臣参加,研讨重大朝务;每年一次大朝会,参加人员为重臣以及各部郎官和每个省和北直隶的五分之一知府知州知县以及各省三司主官,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参议各一名,总结一年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和讨论,并对下一年工作进行一个部署和研讨,当然也要召集部分行业组织和士绅代表以及军队代表参会,……”

前面的例行朝会和小朝会都好理解,唯独每年一次大朝会相对复杂,涉及到大批地方官员入京,冯紫英也专门就此作了一个解释,每年五分之一的知府知州知县,也就相当于五年让所有府州县的知府知州知县都有一次机会参加大朝会,讲述汇报自身工作情况。

这有些类似于仿版的人官员代表大会,但是却是还包括少量行业组织和士绅代表,勉强可以覆盖到全大周,但是每一年只能选取五分之一的代表,盖因这个时代交通问题是个大问题,远的地方来一趟京师来回就得要两个月,这一年都去掉六分之一了。

“本次大朝会是新一届内阁组建之后的第一次会议,因为初次召开,相关的会议安排还不完善,但我们各省和北直的官员也都选择了代表到场,也包括士绅和行业代表以及军队代表,我代表本届内阁就目前大周内外局势和国计民生发展状况做一个介绍,并就我们大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做一个简述,……”

这不算是演讲,更像是一个报告,先说现状,再说展望并拿出规划,画大饼也好,灌鸡汤也好,得结合实际,把这些大饼鸡汤直入在场所有人的心中,让他们跟着打鸡血,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这一切和他们的利益与情怀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