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农田北移

李元兴不是学者,可他有一个强大的学者团队。

在现代,李岚姗组织起来的学霸至少可以武装成一个连,他们研究的方向不仅仅是历史,甚至还包括了人文,习俗,政治必然性,还有气候。

平均温度低一度,北方草原就会南移一百里。

高一度,就会向北多一百里的农田。

在公元九世纪前后,就是历史上大唐衰落之前的几十年至一百年,是一个轻微的小冰河期,气候严重的影响到了粮食的收成等。

而在七世纪,八世纪之时,却是一个温湿的年代。

气温相比冰河期,平均温度高了绝有四至五度。比现代的温度也大约高了一度半至两度。

那个时候的夏州城,水草丰美,有连绵的田园,无数的河川。

“玉米,明年以夏州为中心,至少种三百万亩。有没有问题?”李元兴开口问道。

长孙顺德不敢回答,刘弘基也不敢。因为夏州现在的可用田地才仅仅二百七十万亩,加上周边的县,就算往延州那边,灵州那边放一些,三百万亩也是极难的事情。

李元兴这时又说道:“不得毁林,不得毁山,不得破坏水域。”

这难度更大了。

“下臣愿一试,下臣以为,在可借冬天水势缓之时整修水力。仅此一项可增加良田五十万亩,再加上开荒,引水,以及那些常年被水淹的河滩地,我夏州咬紧牙关,也可在明年有四百二十万亩田,其中挑出可种玉米的三百万亩田,虽有难度,却可一试!”

马府尹思考再三后站了出来。

“很好,有决心,有胆量,也有智慧。周边州县大量的养猪、羊、鸡。肥田之法,本王会从长安派人过来,种子你也不用担心,新年之时来长安,本王给你们种子。”李元兴很满意。

这不仅仅是喊口号,而是现实的拿出了方案来。

“殿下在这里留几天?”刘弘基开口问道。

“一天!”李元兴给出的时间只有一天,这让刘弘基有些意外,难道绕道几百里就只为了当面说几句话吗?换一种方式,李元兴完全可以把自己与长孙顺德叫到兰州去见上一面的。真的没有必要跑一这圈。

李元兴却说道:“本王在这里说话的时候,已经有上千人在夏州四处取第一手材料了。农田的可行性报告,明天中午前一定会完成,明天晚上作出分析,后天早上本王就离开。算起来,应该是一天半的时间!”

一天时间够吗?

刘弘基没问,他有些不好意思去问,这代表着效率,手下人办事的效率。

李元兴亲手将几封信交给了刘弘基。每个信封上都有着一个人的名字,只看名字刘弘基就知道这是北方各主要军事据点守将的名字。

未来两年,你们的任务。

“末将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名声是打出来的,李元兴现在这种体会当真是越来越深刻。能让这些武将们服气,绝对不是因为你有多高的爵位,而是你在战争上能作到什么地步。

关上门,李元兴和夏州几位主要的官员讨论了一下午的致富之道。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立体化农业。除了粮食之外,夏州仅仅是种菜一项,就可以供应给几个边疆的军事据点,这个收益是巨大的。

而边疆的军事据点当中,通过羊奶的收益,可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钱币可以购买更多。

晚上,大约在十点左右的时候,崔莹莹几人才回来。

“殿下,殿下。我们看到红色的沙石山了,在大墩山上,往北就是沙漠与草场,往南看却是绿树成林,往东却有许多大河。真的奇景呀,还有,还有……”崔莹莹与崔燕燕唧唧喳喳的讲个不停。

李元兴后世在探查地形的时候也来过这里。

听柜爷说这里叫什么丹霞地貌,似乎是非常有特点的。

李元兴则完全没什么感觉,却是满脸堆笑的听着,偶然还提一两问题,倒是让两女更加的兴奋。

事实上,李元兴真不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看的。

可对于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远门,从清河与博陵到京城也是被安排在很严密的车厢内,现在终于有了自己出游的机会,怎么能不让两女兴奋。可她们的侍女却是累的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告诉你们,这里还有一处可观之地。在大定河北岸那里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国都。这是匈奴人唯一留下的城池你,你们可去一观。让颜师古那老头和你们一起去,然后……”李元兴笑呵呵的从手袋之中拿出一个表章来。

“去重抄一份,向礼部申请,保护这住城池。这就是历史,保护它。”

崔莹莹与崔燕燕一齐接过李元兴手中的表章读了起来,这是已经写好的,只是言辞不够古雅,两女都认为可以再增加一色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