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粮食太多也是愁
“吵什么吵~”
这时,从粮铺当中走出一人,看起来像是这个粮铺的老板。
袁楷看了看四周,很快目光就锁定在了陈信的身上,周围都是一些农人,一看就知道,唯独眼前这个陈信,绝对不是农人。
“在下袁楷,是这间粮店的老板,不知道先生尊姓大名?”
身为商人,袁楷眼力劲还是有的,而且做事的原则是不轻易得罪人,所以很有礼貌的向陈信问道。
“陈信!”
陈信微微点头,然后淡淡的说道。
“不知陈先生来我店这里是有何指教?”
袁楷仔细的想了想,也没将陈信和辽东布政使联系在一起,他毕竟只是一个小粮商,还接触不到陈信这样的封疆大吏。
“我问你,为何你们这些粮商将粮食的价格压的如此之低,这五石粮食才只卖一两银子,这样的价格,我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陈信毫不客气的问道。
“我看先生也是贵人,想必应该是经常会看报纸的吧。”
被陈信质问,袁楷也是不慌不忙,反而反问起来。
“每天都有看。”
陈信点点头回道。
“那贵人想必也是应该知道,今年我大明不仅仅是我辽东迎来了大丰收,我们大明东西南北,海外海内,几乎都迎来了大丰收之年。”
“辽东、南洋、河南、北直隶、山东、江南,甚至于连两广都迎来了大丰收,每一个地方的粮食都多到吃不完,这粮价能不低吗?”
“五石麦子一两银子,这绝对不是我们这些粮商故意压低价格,而是市场就是这个价格,这还是我们辽东的麦子,是上等的好麦子才能够卖到这个价格。”
“如果种的是番薯、土豆、玉米这些黄金洲过来的粗粮,十石都卖不到一两银子,这些东西,现在到处都是,吃都吃不完,很多地方都用来喂猪了。”
袁楷令人拿出了几份报纸,然后指了指报纸上面的一些地方说道:“这位,请看这里,这篇报道是关于南洋地区的。”
“上面详细的说了,在南洋的交趾、象林、南洋等几省,今年的水稻大丰收,产量非常高,在南洋这边,一两银子都可以买到差不多七石的稻子来。”
“因为谷物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以至于很多种植园主都表示,明年会减少水稻的种植,扩大甘蔗的种植,今年甘蔗的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相比起种水稻来,依然还是更划算。”
“还有这篇是关于西域和河中地区的报道,今年虽然是第一年移民到西域和河中地区,可是这两个地方依然开垦出了大量的田地,迎来了大丰收。”
“上面报道说,西域和河中地区种出来的粮食足够西域和河中地区这边吃上五年,不仅仅不需要再从我们关内运粮食过去,甚至于他们的粮食还多到可以去和那些牧民换牛羊马匹。”
“这篇是关于琉球岛和琼州岛的报道,琼州岛以前都是瘴气横生之地,粮食产量很少,但是现在,琼州岛这边不仅仅有大量的粮食外卖,而且冬天的时候还有大量的蔬菜、水果,当地的官府想通过大明早报来宣传琼州,吸引商人前去琼州这边购买蔬菜、水果、粮食呢。”
袁楷翻着报纸上面的一片片报道,详细的介绍起大明大江南北的关于今年粮食大丰收的情况来。
弘治十五年的大明,风调雨顺,到处都迎来了粮食大丰收,现在大明的粮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就吃不完。
粮食价格不断下跌,这也是成了一个正常的现象。
“如此说来,你们这不算是故意压低价格了?”
陈信仔细的听着,又看了看报纸上面的内容,这些他都看过,只不过以前只是随意的看了看,并没有太过仔细的去注意。
袁楷他们是粮商,对粮食方面的报道自然是最关心的,通过大明早报也是大概的知道整个大明的粮食产量情况。
“那是当然了~”
“这几年,我们大明不断的对外扩张,有大量肥沃的土地纳入我们大明的版图,朝廷又持续不停的移民,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辽东、南洋、西域、澳洲和黄金洲等地。”
“同时又有大量牛马在农业上面的运用,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出来。”
“另外朝廷又在全国各地推广来自黄金洲的高产农作物,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大明的粮食产量年年飙升,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更是迎来了一个大爆发,整个大明的粮食产量恐怕是去年的好几倍。”
“我们辽东的麦子算是最上等的麦子,是精粮,还可以值钱,要是那些种番薯、玉米这类粗粮的,那是根本就卖不出去的,只能够自己吃或者是喂猪。”
袁楷郑重点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