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轻松拿下

如果只是单纯把论文复刻,周新只需要花一上午的时间就够了。

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他需要用燕大图书馆结合微电子系订阅的期刊能够查找到的内容,作为这封邮件的理论支撑。

而不是引用还未发表的结果。

第二天早上,燕京时间九点,也是旧金山的下午五点,周新在燕大的计算中心准时收到了胡正明寄来的邮件。

前一天的晚上他们没有围绕邮件本身进行沟通,更多的是询问周新的个人情况,以及考察周新的口语表达。

不管哪方面,周新都达到了胡正明的心理预期。

口语表达是这个年代的留学生出去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很多留学生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来适应。

以周新的口语表达,可以直接跳过这个阶段,无缝衔接得开始博士工作。

是的,博士阶段更多的是工作,而不是学业。

研究为导向的工作。

胡正明所在的系英文简称是EECS,这个系里面分为三个大块,分别是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其他专业交叉学科和纯粹的计算机科学。

集成电路,是电气工程这个大项里的一个细分小项。

后世周新入学的时候,电气工程这个领域下面已经有七个细分向:

信息、数据、网络和通信科学(IDNCS)

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和机器人、集成电路、微/纳米机电系统、物理电子学、信号处理。

而在1998年,电气工程下面还没有分的这么细。

“这些试题其实主要是围绕你知识的广度,对集成电路领域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足够深。

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EECS.INC的试题我没做过甚至都看不懂,但是我听做过的大牛说不算难。)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打字上面,思考的时间反而不算太久。

周新把邮件发过去之后,胡正明那边几乎是秒回。

周新看了下WIN98系统右下角的时间,然后在心里估计了一下旧金山的时间,现在旧金山是晚上九点。“估计老师设置了提示音,一直等着我的回信。

看来最近缺少劳动力啊。”

对于教授而言,博士生就是他们的免费劳动力,博士通过劳动换取学位,顺便能够继承教授在工业界、学术界的人脉关系。

至于能够继承多少,得看你跟的导师人品如何,以及是否欣赏你。

也许之前周新是胡正明亲自带的最后一位博士,所以胡正明在介绍人脉给周新的时候不遗余力。

但是这不代表胡正明对周新的要求不高,恰恰相反,胡正明对周新的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即便在如此严苛的要求下,周新还是花四年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可见其天才程度。

按照伯克利的规定,学士学位开始去伯克利攻读博士学位的,需要花5到6年时间。

学士能够六年毕业的,还是在集成电路这种工学领域,即便是伯克利也少之又少。

但是在这个时间段的胡正明,对博士的需求更多的是天赋异禀的即战力。

因为他创业了,他在96年开始,创办了一家叫做思略微电子的公司,一边在伯克利工作,一边私下创业。

如果按照原有轨迹进行下去,该公司干得很一般,最后被Cadence给收购了。

做EDA的,即便有胡正明这个创始人,还是没能干过Cadence。

Cadence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厂商。在大A上市的华大九天就是干这个的,区别在于华大九天主要做国内市场,而Cadence的产品遍布全球。

因此胡正明此时正缺人给他干活呢。

像周新这种天赋异禀,如果基础扎实,那么过去就能够直接开始干活。

简直再完美不过了。

此时的阿美利肯人早就开始讲究work-life balance。

而胡正明见到的华国留学生,几乎都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周新对这些如此了解,还是后来创业的时候和梁孟松闲聊,对方透露给他的。

梁孟松调侃的大致意思是:还好你是2010年之后念的老师的博士,如果是在他创业那段时间去念他的博士,那才叫一个工作量巨大。

当然即便知道这是一个坑,也得往里面跳。

因为时机太重要了。

现在是98年,互联网公司的泡沫即将破裂。

周新做完伯克利集成电路细分方向博士入学考试的当晚,胡正明又给他打了个电话。

问了几个专业上的问题,周新对答如流。

胡正明同样没有绕弯子:“我会安排人帮你办转学的事情。

你现在是大二对吧,你来伯克利之后直接从大四开始念起。

托福、GRE这些来加州之后慢慢补。

因为你现在大二上学期刚过,所以你过来只要念一个学期的大四,然后直接来念我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