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下互联网企业们的自救行动
换做是互联网泡沫巅峰时期,像英伟达这种公司,其背后的投资人压根不会想着出售。
互联网的寒冬影响的绝对不仅仅只有硅谷的互联网公司们,还包括通信行业、传统计算机行业的这些企业。
大家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通信行业的巨头思科市值暴跌,这是泡沫破裂的结果。
其原因要远早于2000年,早在1996年阿美利肯电信法生效后,政府制定了有利于通信公司扩张的商业政策和税法,这导致通信行业的产能增长远远超过了需求的增长。
而去年阿美利肯4G频谱拍卖重新举行,原本的拍卖胜利者无力支付高达10亿美元的最终成交价,而二次拍卖的价格仅有2.8亿美元。
该4G频谱拍卖事件被彭博社挖出来,认为是通信行业泡沫破裂的前奏。
大洋彼岸的寒风吹到华国几乎没有时差,不仅仅大陆地区受到严重影响,香江地区、霓虹、高丽这些新兴市场的互联网相关企业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一时间环球同此凉热。
原本投资人能够容忍你不追求营收和利润,把精力放在做好产品赢得用户上。
反正投资人和创业者,想的都是到纳斯达克或者香江市场上市,先圈钱再说能不能盈利。
现在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坑,这已经成为了共识,再想去二级市场割韭菜几乎不可能。
华国当下顶流的互联网公司,搜狐、网易和新浪,想去纳斯达克上市,纳斯达克都明显表现出了不欢迎的态度。
其中新浪被质疑的最严重,华国的三大门户网站只有新浪背后没有周新的投资,连周新都不看好新浪,他们又靠什么来说服美股的投资人呢?
至于网易和搜狐的上市路同样艰难,原本他们都是赶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上市,现在再想上市,负责上市的保荐人给出的建议是,能否让Newman帮他们设计一款产品,好作为上市前的噱头。
为了上市,网易退了一步,选择在港股上市,比原本2020年才登陆港股市场要早了足足二十年。但是网易在港股上市能否成功还未可知。
由张朝阳掌管的搜狐则坚持要在纳斯达克上市,整个搜狐的高管团队密集路演。
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到法兰西的巴黎和德意志的柏林,搜狐高管团队几乎每天除了飞机就是在路演。
他们的路演宣传方针也非常明确:“我们是华国的搜狐和Quora。”
阿里天使轮融资的最大股东高盛,正在和新兴投资接洽,他们希望把自己手上阿里的股份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全部转让给新兴投资。
在互联网大会上,周新和杰克马相谈甚欢,表示愿意以一定溢价从高盛手里把阿里的股份买过来。
蔡崇信在听完周新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后,坚定要促成此事,有他在其中斡旋之下,高盛、新兴投资和阿里在进行三方谈判。
当时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已经很明显了,但是高盛仍然希望获得足够的溢价,他们是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阿里46.7%的股份。
也就是说高盛对阿里的估值在一千万美元左右。
在吴世强的主导下,新兴投资愿意以20%的溢价从高盛手里买20%的股份。
高盛迟迟不愿意,他们希望有50%的溢价。
对风险投资来说,一般追求的是数十倍的收益,高盛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阿里的创始人团队坚持之下,高盛亚洲并不想出让阿里的股份。
三方谈判进行多轮后,高盛和新兴投资都不愿意让步。等到一季度结束的时候,互联网彻底雪崩,高盛表示你要买可以,还是以百分之二十的溢价,得把我手里的股份全部买过去。
六百万美元阿里46.7%的股份,吴世强发邮件给周新请示的时候,周新只回了一个字:买。
这笔交易完成后,给周新带来的兴奋程度还不如收购英伟达一事。
不过新兴投资顺利成为阿里和腾讯背后的大股东,颇让周新有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豪情。
越是如此,周新越清醒,他知道自己已经拿了太多,能力和责任是对等的。
他需要表现出对应的价值,表现出没我不行的价值。
在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过程中,创始人被踢出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投资机构一般不会被踢出局,只是会不断被稀释股权。
新兴投资无论在阿里还是腾讯,股份占比已经很接近百分之五十了,因此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都无法接受给新兴投资优先跟投的权力。
甚至无论蔡崇信还是曾李青,他们内心都想好了,在和新兴投资合作蜜月期结束后,要劝老板,在后续的融资过程中稀释新兴投资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