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书一经出版便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常常会踏上作者都意想不到的奇妙旅程。当然,《性爱大师》——如今娱乐时间电视网(Showtime)基于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的这本传记制作了电视连续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对数百万人来说,戏剧性的演绎给这两人卓越非凡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再加上我这本书的再版,给大家又提供了一个考虑他们永恒意义的机会。

我受邀到Showtime连续剧的拍摄现场参观——那里充满了爱、嫉妒、野心、虚伪、骄傲、背叛、勇气,当然还有各种关于性爱的表达——这个故事从语言描述转化成了非常鲜明的形象。即使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也能从这一电视作品中看到新意。书里描述的场景在这里变得栩栩如生起来,既包括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在一个清教徒社会的眼皮底下进行性爱试验的人文喜剧,又有这对“教导美国人怎样去爱”的夫妇私底下相互吸引而又相互排斥的悲剧。对我们来说,电视是一种最个人的媒体。电视屏幕好像能完美地表现出比尔和吉尼在工作中的胆识和高尚。在这部电视连续剧中,确实有一些裸体志愿者以科学之名来测试性高潮界限的场面。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患有性功能障碍的情侣表现出渴望甚至是绝望的瞬间,他们大部分都是已婚夫妇,希望通过寻求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帮助,在彼此交流时用亲密的方式表达自己。

从当时到现在究竟是怎样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这让不知道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人——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他们提供的关于人类性反应的曲线、图表以及照片——研究人体的工作原理并采用他们的疗法“解决”性问题——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对他们同时代的历史记录者来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象征着现代性和医学在同宗教禁忌及文化愚昧对抗中取得的胜利。他们生活中的事实似乎要比古老的《圣经》甚至是20世纪弗洛伊德的理论都更有决定性。性爱突然离开教堂进入了诊所。美国人现在不再咨询穿着黑袍的牧师,转而开始依赖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了。随着性药的出现,美国人“利用化学物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信仰被引进了卧室。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大胆的研究给人类,特别是女性,提供了自由和基础性的知识,让他们在交往中能够做出至关重要的个人选择。因为更看重医学责任感,这两个人冒着生命和名誉方面的极大危险,依然坚持走在社会关于人类性学辩论的最前沿。

你可能会说《性爱大师》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关于科学局限性的后现代预言,揭示了现代医药永远也无法真正地解释我们内心最深层、最亲密的感情。在机器和动物本能之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寻找到一种人性。他们关于荷尔蒙、心电图脉冲以及建立在行为主义上的知觉疗法只能唤醒我们的皮肤和细胞。但仅靠这个却无法触及灵魂,无法触及两个人关系中最本质的部分。到20世纪70年代,他们自己意识到了科学的这种局限性。讽刺的是,通过美国性学革命刚刚解放出来的本我似乎对爱依然像以往一样找不到头绪,或许比以往更加迷茫。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两个人自己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种后现代困境,追溯起来其实是古往今来一直存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永恒问题。那么,比尔把吉尼放在一个平等平台上的意愿——创造了世界闻名的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合作关系——是一个狡猾的操纵者为了寻求诺贝尔奖去压榨他人而做的必不可少的举措吗?还是他在给吉尼一个机会来共享荣耀,鼓励她发挥自己出色的能力和远见,并将此作为表示真爱的一种方式呢?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大概会定义后者。在和他们两个人谈话之后许多年,我依然没有弄清楚答案。很明显,弗吉尼亚·约翰逊在以她自己的方式这样做。

该书出版几个月后,我给吉尼打电话祝贺她的85岁生日,我们谈起了这本书。她说里边有许多关于她私人生活方面的记述让她退缩,看到关于性爱试验那部分她笑了,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还有别的地方,比如比尔后来在她的治疗方法基础上提出的同性恋谈话方面的理论,让她感到特别郁闷。她说她依然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写一个回忆录。然后话题转向了比尔是否真正地爱过她。在我做研究期间,吉尼坚持说她从没爱过比尔,尽管她的行为好像与这个说法并不相符。也许他们的关系太复杂了,无法用简单的爱与不爱来解释。

即使是现在,他们已经离婚10多年了,比尔也去世了,她好像还对两人在一起的时光充满迷恋、愤怒、激动以及无比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