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我最后一次看见巴黎》,好像是这个名字,当时我也并不知道它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后来在大学图书馆里看见一本极薄的菲茨杰拉德的原版书,一共只收录了他四五个短篇,其中之一就是那篇《重访巴比伦》。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菲茨杰拉德的短篇。
说起菲茨杰拉德,大家也许马上就会想到的是他的长篇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也曾被改编成电影。不过至于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要感谢最近的好莱坞电影《返老还童》,它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本杰明·巴顿奇事》,虽然我个人以为这部电影不怎么精彩,和菲茨杰拉德原作的关系也相当模糊,但许多人因此知道了菲茨杰拉德的大名。菲茨杰拉德是上世纪2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的作品无不反映了一战后美国社会表面上欣欣向荣实质上醉生梦死的状态,尤其是他的长篇,在莺歌燕舞的华丽背景下总弥漫着一种没落阴郁、悲观绝望的气氛。
可是他的短篇小说却不总是那么调子低沉,就像这本出版于1920年的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短篇集《飞女郎与哲学家》,读完全书你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大多机智幽默,优雅美丽,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乐观向上的,总之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迎合了大众口味的,这也许就是当时这些短篇故事为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的原因所在吧。先说说这个集子的名字,多奇怪的一个名字,飞女郎指的是当时那些自由自在、放浪形骸、敢说敢为、聪明美丽、惊世骇俗、追求时尚的女子,你在这本集子里描写的那些女性身上大多能找到飞女郎的影子。那么哲学家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哲学家是指那些对人生对社会有一套自己看法的人,而一战后流行的哲学,也就是“迷惘的一代”的哲学,就是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哲学家指的也许就是集子里那些整天跟在飞女郎后头屁颠屁颠的小伙子吧,他们可说是追随着美丽的模糊的影子。
《离岸的海盗》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这是个虚构的浪漫故事,可能是少男少女们,尤其是少女们,会喜欢的那种故事,而故事的女主角阿蒂塔简直就是飞女郎的形象代言人。她彻底反对平庸的生活,情愿生活在美丽的谎言里。美丽是菲茨杰拉德的任何一本小说的关键词,而且也是他使用频率非常之高的一个词,在菲茨杰拉德看来,是非真假似乎都无关紧要,只要美丽就行,菲茨杰拉德的唯美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而故事的男主角卡莱尔正是一个与飞女郎相呼应的哲学家,为了追求美丽的阿蒂塔,他居然能大费周章地设计出这么一个荒诞离谱的弥天大谎。而且,在卡莱尔的许多话语里也直白地透露出他对美丽及金钱的向往。菲茨杰拉德笔下的这类人物常常会令我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昏君”,他们在治理国家上可谓一败涂地,可是在艺术追求上却多有建树。卡莱尔这类人的理想似乎就是生为贵人,衣食无忧,然后就过上追逐彩虹的美丽人生!
《冰宫》是这本集子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全篇弥漫着浓浓的诗意。作者用精美绝伦的文笔写出了美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傲慢与偏见对人心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抗衡,总之,许多重大的主题都凝缩在了这篇美丽的短篇里。在作者笔下,南方代表了懒惰与温暖,还有浓浓的人情味及高雅的审美力,而北方代表的则是进取与寒冷,即使是积极进取也是以冷酷无情的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孰褒孰贬,作者的观点是相当鲜明的。也许正是这种对南方辉煌的历史和精美的生活的向往,或者说是缅怀,造就了作者一系列以南方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脑袋与肩膀》是这本集子里最为幽默的一篇,尤其是末尾那画龙点睛的一笔,让人自然要联想到欧·亨利。这个短篇对颠颠倒倒的命运、时代的恶俗趣味的讽刺是颇能令人回味的。
《刻花玻璃酒缸》是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它的构思实在巧妙,主人公的一生都受到一只酒缸的影响,看来纯属偶然,但命运不正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导致的吗?!同时,作者反复强调了这只酒缸的美,更突出了它给主人公带来一生厄运的震撼力。美丽与残忍,美丽与厄运,这样的主题在菲的小说里一再出现,令人深思,也令人扼腕!
《伯妮斯剪掉了头发》是这个集子里最为著名的一篇,曾被改编为电视短片及舞台剧。这个故事同样也有一个欧·亨利式的峰回路转的结尾。马乔里当然是个典型的飞女郎,伯妮斯却与她正好相反,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美德。然而,伯妮斯通过剪短发这么一种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的方法来完成了向飞女郎的转形。最后,她甚至采取了极端的方法来报复马乔里,她这么做其实就是打破了自己原本的淑女形象,也证明了她已完全蜕变为飞女郎。这个故事也折射出作者本人对飞女郎既欣赏又困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