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2/5页)
“我在静修院待满刚好两年,又跑到山上那栋小木屋,原因你听了可能会觉得好笑:我想在那里过生日。我在生日前一天抵达,第二天早上天没亮就醒来,准备到刚才那个地方看日出,我闭着眼睛也走得到。我坐在一棵树下等待,当时还一片漆黑,但是星光黯淡,白天即将来临。说也奇怪,我既紧张又期待,光线缓缓穿透黑暗,慢到几乎无法察觉,好像神秘的身影熘过树林。我的心跳加速,仿佛危险逐渐接近。太阳升了起来。”
拉里停了一下,露出懊恼的笑容。
“我实在词穷,没有描述的天分,说不出那些写景的字眼,无法让你身临其境般看见黎明壮丽的景色,群山中森林茂密,薄雾笼罩在枝头,还有下方那座深不见底的湖泊。太阳从山峦的缝隙中透了过来,照得湖水银闪闪的,我完全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内心涌现一股幸福感,以及超然物外的喜乐,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时候,某种奇异的刺痛感从脚底升到头顶,我的灵魂好像离开了身体,享受着前所未见的美好。我感到胸口充满超乎人类的智慧,过去的混沌变得清明,一切的困惑全部解开。可是幸福感太过强烈,却也让我痛苦不已。我奋力想要摆脱这种状态,觉得继续下去一定会死掉。然而,我又宁可就此死去,所以不愿放手。我要怎么形容呢?任何字眼都无法表达那种至高无上的幸福。我恢复神志之后,只觉得精疲力竭、浑身发抖,就沉沉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中午,我走回小木屋,心情轻松愉快,仿佛双脚腾空一般。我弄了点东西吃,当时简直饿坏了,然后就点起烟斗。”
拉里眼下也点了烟斗。
“我不敢把这当成开悟,别人经年累月苦修都不见得达到的境界,区区来自伊利诺伊伊州玛文镇的劳伦斯·达雷尔又何德何能呢?”
“你不觉得这可能是种催眠的状态吗?毕竟当时的心境,加上孤独一人、黎明前神秘的气氛和银闪闪的湖水可能都有影响。”
“那是我体验过的最强烈的真实感。老实说,那就是千百年来各地神秘主义人士获得的经验,比如印度的婆罗门教、波斯的苏菲派、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和新英格兰的新教徒。只要是想设法形容这种境界,大家的用语都差不多,虽然确确实实发生过,却难以解释清楚。到底是我短暂与梵合一,还是潜意识中普世灵性的觉醒,我也说不上来。”
拉里暂停片刻,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对了,你的拇指碰得到小指吗?”他问道。
“当然可以。”我笑着说,当场做给他看。
“你晓得只有人类和灵长类可以吗?因为拇指与其他指头相对,所以我们的双手万能。会不会这种拇指在原始时代是部分人类祖先和大猩猩特有,经过无数的世代演化才成为共同的特征呢?同样地,说不定种种梵我合一的感受,都代表人类第六感的演化方向,很久很久以后将成为人类共通的能力,如同现在的感官经验那样稀松平常。”
“那你觉得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问。
“很难说,这就好像第一个把拇指碰到小指的原始人,也不知道这个简单动作会有深远的影响。我只能说在陶醉的当下,我所感受到的宁静、欢乐和踏实感,依然留在心中,那目眩神迷的美好景象,依然鲜明生动。”
“不过,拉里,凭你对梵的理解,想必觉得这些美好景象只是幻相吧。”
“印度人并不认为世界是幻相,而是主张世界不同于梵的实相。幻相只是热衷于此的思想家发明的概念,借此说明无限之神何以创造有限的万物。其中又以吠檀多学派的商卡拉最有智慧,直指这是解不开的谜团。这么说好了,困难之处在于解释为什么梵天要造万物,毕竟梵天就是福泽与智慧,永不更迭,永保静止,什么都不缺乏,什么都不需要,既不改变,也不冲突,十全十美。凡是问这个问题,得到的解答通常是,梵天造物纯属好玩,不带任何目的。但是你只要想到洪水、饥荒、地震和飓风,还有各种折磨人的疾病,就不免兴起正义感,这些灾难竟然只是儿戏。象神大师慈悲为怀,并不采信这种说法,而把世界当作梵的表征、完美的满溢。根据他的教诲,神无法不创造,世界是神性的表现。我问他,既然如此,众生唯一的出路却是摆脱世间枷锁,岂不可悲吗?象神大师回答说,尘世的满足只是暂时的,唯有无限的神可带来长久的幸福。但是,即使时间永恒,善仍是善,白依然白;中午的玫瑰虽不比清晨来得娇美,曾经娇美的事实并不会变。世间万物都有终点,傻子才会以为一切不变,但是更傻的是不去把握当下,及时享乐。如果事物的本质就是改变,不妨把它当作人生哲学,濯足清流,抽足再入虽非前水,依然沁凉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