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现在这里没人喜欢卡

四年后在卡尔斯

台幕拉上以后,“铁腕”和他的同伴立刻就把卡迪菲抓了起来。“为了她的人身安全”,他们是从剧院朝向小卡泽姆贝依大街的后门把她带走的。他们把她塞上一辆军车,带到了中央司令部的旧掩体里,“神蓝”活着的最后一天就是在这里“做客”的。几个小时以后到卡尔斯的路全面通畅了,为了镇压城里这场小小的“军事政变”,军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没有碰到任何抵抗便进了城。被牵涉其中的副市长、师长和其他的一些头头们马上就被停了职,和政变分子合作的一部分军人和国家情报局的官员也被抓了起来,尽管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图尔古特先生和伊珂三天后才见到了卡迪菲。卡迪菲被带走以后,图尔古特先生才明白演出的时候苏纳伊真的死了,他很难过,但他还是抱着“不会有事”的想法四处活动,希望当晚能把卡迪菲带回家,不过却没能如愿。都到了后半夜,他才在大女儿的搀扶下回到了家。回到家以后他不禁哭了起来,而伊珂则打开行李箱把东西都放回了柜子里。

大部分的卡尔斯人都是在第二天早上看了《边境城市报》之后才知道苏纳伊真的死了。台幕拉上之后,剧院里的观众们带着满心的疑虑,悄无声息地四散而去,而电视里也没再提起最近这三天里发生的一切。对于政府或是特别行动队在紧急状态时期在大街上追捕“恐怖分子”、发动突袭然后发布通告,卡尔斯人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没过多久,他们就不再觉得那三天是什么特殊时期了。事实上,从第二天早上起,总参谋部开始了调查,总理调查团开始了行动,所有的卡尔斯人也开始讨论起这“剧院枪击案”来了,不过他们并不是从政治的角度,而是从艺术和表演的角度来讨论的。众目睽睽之下苏纳伊·扎伊姆明明往枪上装了一个空弹夹,而卡迪菲用同一把枪又是怎么杀死他的呢?

一切恢复正常以后,安卡拉派了一名少校来卡尔斯调查了这起“剧院政变案”。这名少校特派员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正如我在书中多次提到的那样,这份报告对我了解这起看起来就像是魔术表演般的枪击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打那晚以后,对于来探视自己的父亲和姐姐、检察官,甚至就连在法庭上替自己辩护的律师,卡迪菲都不愿再提起这件事。所以,为了找出真相,就和四年后我所做的一样,这位少校特派员和很多人谈过这件事(更准确地说是听听他们的看法)。就这样,他把所有的可能性和说法都给研究了一遍。

为了推翻“卡迪菲故意杀死苏纳伊”这一观点,少校特派员首先指出,“卡迪菲快速从兜里掏出另一把枪,或是往枪上装了一个满的弹夹”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尽管被枪击的时候,苏纳伊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可事后警察的调查、从卡迪菲身上搜出的东西和当晚的录像都证明了事发时只有一把枪和一个弹夹。还有另外一个观点认为,苏纳伊·扎伊姆是被另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开枪打死的,可是从安卡拉送来的弹道报告却称验尸结果表明苏纳伊身上的子弹就是从卡迪菲手中的克勒克卡莱枪里射出来的,所以这个观点也被推翻了。至于卡迪菲在演出最后说的那句话(我杀了他!),也给卡迪菲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大多数卡尔斯人认为她既是个英雄又是个牺牲品,而少校特派员却认为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卡迪菲不是蓄意谋杀,他详细地分析了蓄意谋杀和恶念这样两个法律和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他指出演出时卡迪菲所讲的台词实际上都是被要求背诵或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被强迫说的,所以这些话实际上不是卡迪菲而是整件事的策划者、已故的演员苏纳伊·扎伊姆说的。说了两次“弹夹是空的”之后,苏纳伊装上了弹夹,不仅卡迪菲被他骗了,所有的卡尔斯人都被他骗了。三年后,这名少校提前退休了,当我在他安卡拉的家中见到他的时候,我指了指他书架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集,他对我说他尤其喜欢这些书的名字。按照他的说法,“当时那个弹夹是满的!”而且大家认为这个弹夹是空的,也并不是因为苏纳伊变了什么魔术:三天以来,苏纳伊和他的同伙们以西方主义和阿塔图尔克主义为借口,制造了残忍的暴力事件(包括苏纳伊本人在内,总共死了二十九人),卡尔斯人已经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所以这时就算给他们一个空杯子,他们也会认为是满的。从这个方面来看,不仅是卡迪菲,所有的卡尔斯人都被苏纳伊算计了。尽管苏纳伊事前就宣布了自己的死讯,可大家还是以为在演戏,还是津津有味地看着他在台上借卡迪菲之手杀死了自己。至于说卡迪菲是为了替“神蓝”报仇才杀死苏纳伊的说法,少校在他的报告中指出卡迪菲也不知道枪里有子弹,加以了否定。而对于那些指责卡迪菲的世俗主义分子和赞扬她的伊斯兰分子(他们认为卡迪菲表现得很机智,杀了苏纳伊而自己却没有自杀)的观点,少校则指出不应该把现实和艺术混为一谈。至于卡迪菲以自杀为诱饵蒙骗了苏纳伊,把他杀了以后自己又放弃了自杀的观点,因为苏纳伊和卡迪菲都被证实事前知道舞台上的绞刑架是用纸板做的,所以这一观点也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