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三天后,有一天学校里下午停课,上午上完课之后,本多就和家中的学仆一起,到地方法院去旁听,这天从早晨起一直下雨。
父亲是大审院法官,在家里也是个十分严峻的人。儿子十九岁了,上大学之前就用功学习法律,父亲看他前途有望,决心让他子承父业。从前,审判官是终身职业,今年四月,法院组织进行大规模改革,二百余名法官被命令停职或退役,大审院本多法官怀着与不幸的老同事们共命运的心情,也提出了退职申请,但没有被批准。
于是,他的心情也发生改变,父亲对儿子的态度中,增添一层上级对未来接班人的关爱和宽慈之情。对本多来说,这是父亲未曾有过的新的感情,为了实现父亲的期望,他越来越刻苦用功了。
让尚未成年的儿子到审判席旁听,也是新的变化之一端。除了自己主审的案子不许儿子旁听之外,不论民事刑事,一律允许他和在家自修法律的学仆一起自由出入法院。
要使通过书本学习法律的繁邦接触日本判案的实际,以便学习法律实际操作上的一个侧面,说到底也只是表面的理由,父亲的意图是想通过对揭开表象、暴露人的本来面目的刑事案件的审理,让十九岁的儿子那种稚嫩的感受能力经受锻炼,由此确实学得更多的东西。
这是一种危险的教育。但是,青年们通过游惰的风俗和歌舞音曲,只吸收一些合乎年轻人柔弱的感性的东西,只要合乎自己的胃口就接受过来,因而有被同化的危险。比较起来,在这里旁听,至少一方面可以睁大严肃的法制的眼睛,有效地接受实际教育;另一方面又能亲眼看到人的那种游移不定、炽热而不洁净的黏性的情感,眼见着受到严冷法律的一番打理,犹如经过厨房中的烹调,从中获得技术操作的本领。
他们在赶往刑事第八科小型法庭的时候,发现法院阴暗的走廊微微闪现着光亮,原来那是洒满院中茂密的绿树上的雨水,本多感到,这座熔铸着犯人心情的建筑,作为理性的代表,实在充满了过多阴郁的气氛。
这种阴郁的情结,直到他在旁听席上落座之后依然挥之不去。性急的学仆及早把他带到这里来,将老师的儿子撂在一旁,自己只顾阅读随身携带的案例卷宗。本多颇为不悦,蓦地朝他瞅了一眼,又转头望着审判官席、检察官席、证人席和律师席等,那些空荡荡的椅子仿佛浸满雨水的潮气,宛若自己空虚心灵的生动写照。
本多只是凭借一副年轻人的目光观察一切!观察本来就是他天生的使命。
本来,繁邦性格开朗,立志使自己做个有为的青年,打从听到清显的一番告白之后,忽然产生了奇妙的变化。说是变化,其实是产生于亲友同学之间的一种不可理解的错位。长久以来,他们互相珍重对方的性格,虽然没有任何赐予,但三日前,清显突然像一个病愈后将疾病传染给别人的患者,在朋友心中种下内省的病菌扬长而去了。而且,如今这种病菌迅速繁殖,看起来,本多比清显更具有符合自己的内省的资质。
这种症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
“清显现在怎么样了?我是他的朋友,怎好茫然失措,一直袖手旁观呢?”
午后一时半开庭,等待的时候,他的心早已离开即将开始的审判场面,始终被这种不安的情绪所左右。
“我应该对朋友提出忠告,叫他彻底断念,不要再这样走下去了。
“过去,一直不管朋友的死活,只是守望着他的优雅,他相信这都是出于自己的友情。今天,他把一切都袒露出来,作为朋友应该行使起码的友谊的权利,努力将朋友从迫在眉睫的险境中拯救出来,这才是正当的态度。到头来即使遭到清显的抱怨,哪怕宣告绝交也绝不后悔。等过了十年二十年后,清显也许会理解的。即便一生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清显确实在朝着悲剧径直走去。那是美丽的,犹如瞬间掠过窗前的鸟影,然而,眼看朋友为这种美丽牺牲整个人生,自己能置之不理吗?
“是的,从今后自己将倾力献出一个凡夫俗子的友情,不管遭到他怎样的嫌弃,都要给他危险的热情浇上一瓢冷水,极尽全力阻止他突入命运的渊薮。”
——主意已定,本多的头脑猝然燥热起来,他再也无心等待旁听同自己毫无干系的审判了。他恨不得立即跑到清显那里,千方百计劝他回心转意。可是这种愿望又不能马上实现,因而又增添一层新的不安,使他心急如焚。
定睛一看,旁听席上已经坐满了人,他这才知道学仆为何及早占好了位子。有的看起来像研读法律的学生,也有许多普通的中年男女。佩戴袖章的报社记者们也纷纷忙碌起来。这些人怀着好奇心赶来,同时又装得一本正经,有的留着胡子,装腔作势地摇着扇子,伸出长着长长指甲的小指挖耳朵,掏出硫磺般的耳屎,消磨着时间。本多眼里瞅着这帮子听众,发觉这些一心只想着“我们决不会犯罪”的人们是多么丑恶。自己千万别像他们一样,哪怕一丝一毫都要极力避免。洒满雨水的窗户透射着灰白的光线,平板似的映在旁听席每个人的面孔上,只有法警黑色帽檐上的闪光显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