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纸上人物 菜铺

说起这家菜铺,还得从工业城讲起。京杭运河此地经过,二十年前两岸都还是农村,七八个自然村落散落在水田之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门初开,香港木材商看中了这块地皮,傍运河,靠国道,交通十分便利,且毗邻上海,是个好地方,遂大手笔地全部买下,兴建木材工业城。原来的田地,建起了一排排白色厂房。运河边新设码头,专门用来运送从非洲、美洲、俄罗斯砍伐来的巨大原木。原来的村落,则全盘拆迁,乡民住到政府配给的拆迁房去了,由于没了土地,都到工业城来做普工。

工业城生产的木制品产销两旺,规模越扩越大,城内职工宿舍、食堂、澡堂、娱乐厅一应俱全,工人也开始由本地人扩大到整个苏北、浙北、安徽等地。平日里吃饭都可以在公司食堂解决,但想要改善改善伙食,出外却难找到吃饭的地儿。要吃点好的,可以,一公里之外残存的农舍,会偶尔有两家小餐馆;去市区,也可以,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慢慢在城外马路对面的拐角处,逢到放假,一群摊贩摆开煎饼摊、水果摊、鞋帽摊、首饰摊、针线摊,也有附近农民卖自家产的水蜜桃、鸭梨、草莓之类,当然也有卖菜的。此时卖菜的也是附近的农户,还不是我要说的这家。这些菜农会偶尔来凑凑热闹,卖些个时令的荠菜、番茄、南瓜之类,打打游击的性质。

因为工业城的缘故,政府开始把路修到这边来,从原来的混杂农居中剖开了几条路,直通市区,稍后高架桥也通了过来。工业城的四周慢慢有一些小的工厂入驻。全国各地的打工仔蜂拥而至。现在不仅是原来的运河边上七八个村庄消失,连稍远的村庄也都拆迁。站在工业城中心的高楼上,放眼望去都是工厂。电子厂。服装厂。机械厂。食品厂。这些小厂边上配套兴建起职工公寓,提供给各厂的工人居住。公寓围墙周围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型集市,各家用塑料棚搭起了店铺,马路牙子搁上几副桌椅,炒菜、烧烤,还有卡拉OK点唱机。每到傍晚,人头攒动。后来干脆在公寓边建起了两排简易的平房,各路摊贩入驻,开始有了川菜馆、拉面馆、面包坊、饺子店、水果铺,当然还有菜铺。

菜铺老板,苏北徐州人,开始在工业城里做普工,后来又先后在附近的电子厂、机械厂做过,现在出来单干,租下两排平房最靠马路的一间,开始了卖菜的生意。最初卖菜的农民,卖的是自家地里产的,自他们的地也被征收后,就干别的营生去了。现在这家菜铺却是个专门来卖菜的。说来这个菜铺的位置好,从这个铺子往东走,过高架桥,到了工业城的东门职工宿舍。往西走一百米是职工公寓,往南往北则是渐渐起来的居民楼。此时工业城也已经有了十来年的历史,有长期在这里做的,也就买了房子。每天上下班正正好要经过这个铺子。因此生意不错。不是说这边没有像市区那样的大型菜市场,有的,三公里之外,当年为了工业城修建的马路延伸出去,过货车来来往往的立交桥,就到了本地人生活的地界,那地方有个大型的菜市场。可是上班下来,谁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买?因此可以说这个小菜铺是过了这个村没这店的唯一去处了。

青椒、苦瓜、丝瓜、番茄、大豆、鸭血、鸡蛋,也有装在铁笼里的肉鸡、肉兔,来菜铺的主顾,多是老板的苏北老乡,盐城的、连云港的、宿迁的,口味相对于甜糯的苏南偏重,老板特备有煎饼、腊肠等。四川人渐多,相应得多进一些火锅料、朝天辣之类,不过只是意思一下,放个一包两包,因为四川人多在公司里吃。星期天最最要紧,菜品相应会格外丰富一些,平日里在公司吃的人放假都要改善改善伙食,自己弄的吃。开始也兼卖饮料,在居民楼附近开了小超市后,这些卖不出的饮料撂到货架上,蒙了一层灰。肉价疯长的时候,老板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屠夫,铺子外面铁皮棚下,蹲着杨木长桌,厚实的案板,斩骨刀、剁刀、切肉刀一应俱全,一排铁钩上前腿肉、后腿肉、五花肉,买的人却不多。主顾们在工业城中午都能吃到肉,反而是蔬菜更畅销。现在只在铺子小圆桌的案板上,一大截子猪腿肉招苍蝇。冰箱也不放冷饮了,改放豆皮、豆泡、湿面。无论是卖饮料,还是卖猪肉,都是副业,主业还是卖菜。带着塘泥的新鲜粉藕,太湖产的莼菜,过年从老家带来的盐豆子、萝卜干。却不卖阳澄湖的大闸蟹,大家都买不起。

开始是老板一个人在。后一年,媳妇也过来了。老板多坐在铺里,脸白手白。媳妇却是有着浑厚的乡气,柿饼脸,脸颊多肉,饱满得鼓起,黑红色,带有乡村特有的喜气。老板寡言,媳妇更寡言,平日里静悄悄的,说话的大多是顾客。顾客说要肉,媳妇一刀利索杀下去,三斤是三斤,老板称重收钱。说要鱼,媳妇到外面的脚盆边站着,顾客点哪条,她一网兜下去捞起来,拍切剖砍,掏出来的下水扔给自家的黄猫吃。两口子就住在店铺里。床铺在店的角落,是乡村那种格外结实的木床,床底用火烧的竹蔑垫底,草垫子,涤棉床单。床两面靠墙,两面立着货架,只在货架和墙面相交的地方留下进出的口子。床尾与冰箱交接之处放一个小桌子,14寸小彩电立在上头。寒暑假的时候,他们的小儿子也会从老家过来,坐在床上看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