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唐朝格式最严格的诗叫“律”,就是法律的“律”。什么叫“律”?当然是纪律、规则。《凤凰台》是李白很有代表性的律诗。读完《蜀道难》,也许觉得李白是一个不懂规则的人,因为他那么叛逆地去破坏规则。真正懂得叛逆的人是懂得规则的人,不懂规则的叛逆叫做胡闹,不叫叛逆。在美学上,叛逆可以被理解为创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开始气势就好大,在南京,传说山上来了三只凤凰,凤凰飞走以后,那个地方就被命名为凤凰台。在这十四个字当中,李白的一贯规则已经出来了。凤凰是华丽的,凤凰是贵族的象征,全身的羽毛都是彩色的。“凤凰台上凤凰游”,重复两次“凤凰”,华丽性更高了。第二句开始出现他的茫然与悲哀——“凤去台空”,长江兀自流去。

律诗第三到第六句最为严格。“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完全对仗,连押韵平仄都对仗。这是李白的厉害。李白完全懂规则,只是有时候不用这个规则,这个规则只能讲一种话,可是他想讲很多种话,于是他就创造新规则。曾经建都在南京的吴,华丽的宫廷、花草已经埋在了荒凉的幽径底下,李白一直在把华丽与悲哀这两个元素做着对比。“晋代衣冠”,东晋王羲之、顾恺之在这里生活过,他们的衣冠也成为古丘了。这里有一种缅怀,灿烂的吴代、晋代、繁花、一代精英,今天都是幽径与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最明显的律诗结构,三与二对,山与水对,一个字扣一个字,简直没有一个字是意外。李白运用文字精准到如此程度。“三山半落”是远远看到三座山在天之外,然后“二水中分”,全部是对仗,上面是青天,下面是白鹭。这是讲李白在南京看到长江中有一个沙洲,水被分成两条过去。把主词调一下,就是青天外面半落着三座山,白鹭洲分开了两条水。因为要对仗形式,变成“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就是为什么诗方便记忆,因为中间有严格的规则。

其实不一定是“三”山,“三”只是为了与“二”形成对仗,可能是四座山,也可能是一座山。但这样一来,文字就构成了一个画面。“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明朝画家石涛就用这两句诗来画画。这两句诗完全是绘画的感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最后两句再把意思收回来。律诗起头必须很大气,收尾必须收得有余韵,中间要讲规则,最体现功力的地方,就在三四五六这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