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张王乐府
继杜甫和韦应物之后,大量创作乐府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主要有张籍和王建这两位诗人,后人常称之为“张王乐府”。他们是元稹和白居易创作新乐府的先导。
张籍(768?—830?)字文昌,祖居苏州。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小官。由于早年的生活比较贫苦,他所生活的代宗、德宗时期,又正是安史之乱以后内外交困、百废待兴之时。因此他能较多地关注和同情百姓的疾苦。他所采用的乐府以古题为多,但内容则是针对现实而发,此外也写了不少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古题乐府如《董逃行》反映安史之乱后兵乱四起、官军掠人、百姓逃难的现状:“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贾客乐》写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的自由,反衬“农夫税多长辛苦”的生活。《筑城曲》: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
来时一年深碛里,尽着短衣渴无水。力尽不得休杵声,
杵声未尽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筑城曲》据《淮南子》说是秦代歌曲,但古词早已不存。张籍只是借用了这个题目,真切地描写了沙碛中士卒们在军吏催逼下夯土筑城,难耐干渴和疲劳,最后力尽而死的情景,指出家家顶门立户的男儿都变成了城下之土这一触目惊心的事实。后来元稹、陆龟蒙的同题之作,都是就张籍的词意发挥,因此这首诗实际上已具备了新乐府的性质。〔1〕
张籍还有一些根据诗歌内容自立题目的乐府类诗,如《野老歌》、《促促词》、《废居行》、《山头鹿》等等,这类诗除了用“歌”、“行”、“词”一类乐府式的标题外,还用了类似汉乐府三字题的标题方式。其中《野老歌》将农夫“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的生活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相比,与《贾客乐》意思类似。虽然张籍只是就其贫富状况做表层的比较,但在乐府中最早反映了农与商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还是很有新意的。《征妇怨》用新题写古老的征人思妇的题材,但比前人写得更为具体和惨刻:“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山头鹿》借山上的鹿起兴,指责官家为索取赋税军粮不顾人民死活:“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旱日熬熬蒸野岗,禾黍不收无狱粮。县家唯忧少军食,谁能令尔无死伤。”这些乐府集中反映了兵乱和赋税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矛头直指官府,因而受到白居易的高度赞扬:“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
张籍的乐府诗篇幅不长,但精于构思,往往从不同处境中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着眼,找到最能打动人心的表现角度。如《牧童词》纯以牧童的心理和眼光写郊外放牧情景,极富生活情趣。最后以牧童对牛的天真斥骂作结:“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官家竟成了牧童平时用来吓唬牛的话,可见官府的横暴已到何种程度。
钱钟书先生论张籍“诗自以乐府为冠”,“含蓄婉挚,长于感慨,兴之意为多。……近体惟七绝尚可节取”(《谈艺录》第94页)。他的七绝有一些名作,如《凉州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凤林关在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北,为唐与吐蕃交界之处。凉州从永泰二年(766)失陷后,到宝历元年(825)还没有收复。这首诗不仅讽刺了边将的腐败贪暴,也从凉州不能收复一事概括了安史之乱以后六十多年来唐朝边患积重难返的局面。《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吟咏客愁和秋思,因前人篇什太多,不易出新,此诗却从写家书一事找到了新颖的表现角度:交信之前又开封的细节,生动细腻地写出万重秋思在一封家书中难以尽言的心理活动。构思虽然新巧,却是从日常生活中随手拈来,十分现成。王安石评张籍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集》),是很中肯的考语。
王建,字仲初。生卒年不明,大约与张籍相近。大历时进士。他和张籍交往既多,创作倾向也一致。有不少古乐府和新题乐府。古乐府如《羽林行》借汉乐府旧题《羽林郎》直刺唐代的羽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