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真词》的律度和词法(第3/4页)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茵,顿疏花簟;尚有囊〔3〕,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4〕,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

开头一笔扫过台城绿芜凋尽的景致,直接点到客居他乡又逢晚秋的主题,以下诸句都由秋寒落笔:暮雨带来的凉意、纺织娘的鸣叫和深闺中裁剪寒衣的刀剪声,以及重铺茵褥、撤去凉席的叹息。只有装萤火虫的布囊还在,可以在清夜照人读书,留下一点夏日的记忆。细节铺叙之中,已有炎凉之感。下片是平生遇秋的回忆:从留滞最久的荆江到西风乱叶的长安(喻京师),处处有故人相望,离思无限,诗情宛转,都只在空忆之中。最后归到重阳佳节,将杜牧“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安登高》)的意思正面表述出来,即使醉倒,也仍愁斜晖,日暮之悲,更进一层。由于在悲秋之中融入了炎凉之感,集中了一生留滞他乡的飘零之感,词意也较沉厚。

《清真词》咏物不但寄托较深,而且刻画形象传神逼真,又能不拘于物象的摹写。如《六丑》: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茏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攲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汲古阁本题此词“蔷薇谢后作”。婉约词写光阴流逝之感一般都通过惜春来表现,这一首却选择了凋谢的蔷薇,立意较新。蔷薇花开本来就在春归之后的六七月间,连蔷薇都谢了,当然更令人感叹。所以开头说春天像飞鸟一样,转瞬即逝,了无踪迹。蔷薇本来还留下一点春意,但是一夜之间,都被风雨埋葬。这里以楚宫美人喻蔷薇的花容,以遗落的钗钿喻坠落的花瓣,点染蔷薇不禁摧残、香消玉殒的惨淡之意。为姜夔咏物词以美人的情态喻花开出了思路。“乱点”“轻翻”写落花飘洒在桃蹊、柳陌的动态,仿佛还在以最后的一点余香装点春色,所以引起“多情为谁珍惜”的感叹。“蜂媒”两句,反用崔涂“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残花》)之意,说只有蜂蝶还时而叩窗,唤起一点花开时的回忆。下片写寻找残花的落寞。繁花落尽,园子里自然冷清,蒙茏暗碧正是草木茂盛绿叶成荫之意。而在这一片岑寂中,作者却从自己被花刺勾住的一根长枝上发现了小小的残花。他把自己对于残春的无限怜惜之意寄予这枝蔷薇,将它写得极通人情:仿佛是故意来惹起行客的注意,要牵住客人等着道别,表现出无限离情。而那朵勉强插在头巾上的残花,虽然“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攲侧”,却使人追想到花的盛时。这两句写花在钗上颤动摇曳、向人倾斜的风情姿态,画所不能到。结尾活用唐宣宗时宫人红叶题诗事,想到随流水而去的落花恐怕尚有相思字,与长条残花的多情意脉相连。全篇咏蔷薇只从拟人化的情态落笔,蔷薇丛生、枝条长而多刺、花朵随风摇摆的形态特点也生动地突现出来。又如《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虽然是抒发久客长安的羁旅之思,但也可以看做是一首咏荷花的词。上片写水面上的荷叶吸足了一夜的雨水,清晨太阳出来,个个又清又圆,清风吹过,一一挺起,“举”字写荷花亭亭昂立的姿态,极为生动,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为“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下片由追忆故乡吴门,回到乘舟与渔郎进入莲花塘的梦中。还是未离咏荷。周邦彦用“清圆”的佳句还有《满庭芳》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暮春夏初景物,梅雨后清爽阴凉之状可掬,令人如“在薰风披拂、浓荫永昼之中”又“隐然有迟暮之感”。〔5〕

他也有一些咏物词并不拘泥于咏物,如《菩萨蛮》: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