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家风
京城春天的天黑得早,六点就麻麻黑要点灯了,到六点半,天已经黑透了。
这时候虽然没什么朝九晚五的说法,但各行各业基本都是八小时工作制,都是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六点下班,中午有一个半小时休息时间。
这时候也没有双休的说法,周一到周六正常上班,周日叫做“义务劳动日”,也要接着上班,而且是免费。
什么五一劳动端午中秋,一概不放假,全年只有过春节和国庆日拢共放三天假。
更反人性的是从明年开始往后十年,全年无休!
大年三十不停干,正月初一坚持战,要抓革命,促生产,打破一切封建习俗,过革命化的春节。
所以也不能怪这个年代的人们没有休闲,实在是没时间休闲。
白天忙活一天,这会儿吃完饭天就黑了。
这时候京城晚上也没s什么去处,天黑后外面也不安全,所以只能在家待着。
四合院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只亮着一个电灯,大多数人家里也只有大屋里通电,小屋卧室什么的都不通电,要么点蜡,要么就是煤油灯。
之所以这样,当然是为了省钱。
要知道,这年头可没有电表,交电费也不按度数走,而是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收电费,那就是——数灯泡!
你家里有几个灯泡,论个收费。
而且灯泡的瓦数不同,费用也不一样。
比如每月每只十瓦的灯泡是一毛钱,二十瓦的灯泡是两毛钱,以此类推。
这时候最常用的是十五瓦灯泡,只有有钱人家才舍得用二十瓦或者之上的。
所以一般家庭为了省钱,只在大屋里装一个灯泡。
这个方法在今天看来有些荒谬,但当时却理所当然,因为当时家家户户用得到电路的东西几乎只有电灯泡。
有条件好的家庭也许会用到电风扇,但这玩意儿只要你有,每年多交五块钱电费,一般家庭是既买不起,也养不起。
至于电冰箱之类的东西,那就只有极少数高干家庭才能用起,那种家庭也不需要交电费。
收音机这玩意儿是用电池的,不用通电。
三大爷闫阜贵家里也有一台收音机,在这四合院儿里,家里有收音机的除了他家,就是许大茂家了。
不管是门外那辆时时刻刻都被擦得锃光瓦亮的自行车,还是家里客厅这台收音机,都是闫阜贵一点一滴扣扣索索省出来的。
闫家一家七口人,除了闫阜贵和三大妈两口子,他们膝下还有三儿一女。
老大闫解成已经结婚了,媳妇儿叫于莉,小两口分家单过,但仍在一个锅里吃饭,住的也是隔壁闫阜贵单独隔出来的一间房子。
闫解成和于莉小两口都是临时工,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就二十来块钱,每月还要交给闫阜贵十五块钱算作住宿费和伙食费,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巴。
老二闫解放十七了,初中辍学后无所事事,现在在外面偶尔打打零工,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所事事,让三大爷老两口很是头疼。
老三闫解旷和四丫头闫解娣都还在上学。
闫阜贵工资是四十二块钱一个月,再加上大儿子两口子每月上交的十五块钱,也就是五十七块钱一个月,这一大家子人均可支配也就八块钱,算是底层老百姓最普遍的收入层次。
考虑到闫解成参加工作也没几年,在这之前一家人全靠闫阜贵一个人养活,供着四个孩子上学,供他们吃喝穿衣,这位三大爷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也就这两年才稍微好点。
但这么艰苦的条件,三大爷不但没落下孩子们的教育,还给大儿子张罗着结了婚,给家里置办了收音机和自行车这样的“大件”,成为了“本院第一”,把日子过到了人前头,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这也是三大爷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他一不偷二不抢,不犯法不背德,更不卑微乞讨,堂堂正正把日子过到这份上,别说是整个大院儿,放眼整个京城,有几个?
而之所以他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他会算计。
三大爷常说的一句话叫“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人人都骂他闫老西儿、闫老抠,但三大爷并不在意。
抠怎么了?
你看谁家能抠出一辆自行车,抠出一台收音机来?
这叫本事!
可凡事一旦极端,就是过犹不及。
三大爷闫阜贵平日里听收音机怕费电都不敢放大声,跟亲儿子也丁是丁卯是卯一笔笔账算得清清楚楚,这也就导致一家子人都斤斤计较,凡事都要算计,利益更在亲情前。
一家人坐在一个饭桌上吃饭,每个人吃多少那都是有定量的,一般情况不会少你一口,但想多吃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