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正月初一,郑秋轮突然跑到维娜家里来了。他一把抱住维娜,脸铁青的。戴倩、李龙同几位知青也来了。大家都说不出什么话,男知青黑着脸,女知青抹眼泪。郑秋轮将几位男知青叫到一边,商量一阵,进来叫维娜爸爸出去了。爸爸已不像人样了,胡子长长的,面色黑得发紫。

爸爸同郑秋轮、李龙他们几位男知青出门去了,留下戴倩她们陪着维娜。维娜知道,男人们料理妈妈和姐姐的后事去了。

天天有人来看望维娜,都是她的同学和场里知青。那些知青伙伴平时同维娜关系好像并不怎么样。短短几天寒假,离开了农场,好像人都变了个样儿。似乎在农场,他们都想出人头地,知青之间难免争个上下。回到城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近了。

郑秋轮每天一大早就来了,总要等到深夜才回去。

正月初六,维娜又要赶回农场。爸爸也是这天走。维娜往北走,爸爸往南走。郑秋轮早早地赶到维娜家里,接她去火车站。爸爸也同他们一道出门。家门被关上了,里面已空无一人。维娜呜呜哭了起来。爸爸也哭了,抬起衣袖揩眼泪。

走在校园里,维娜和爸爸谁也没哭。有人朝他们指指点点。他们也不同谁打招呼,昂着头走路。到了火车站,很多知青早到了。他们远远地同她点头打招呼。郑秋轮让维娜和爸爸等着,他跑去买车票。

爸爸背着个背包,里面乱七八糟,不知塞了些什么东西。维娜几乎是空着手,只提了个小袋,里面装着妈妈给她新做的衣裳。那是件水红色碎花罩衣,当时很少有女孩敢穿这么艳的衣服。姐姐已经穿着那件衣远行了。

爸爸的那趟列车先走。眼看着时间到了,爸爸拍着维娜的肩,说:“娜儿,爸爸只有你了。”

维娜终于忍不住了,扑进爸爸怀里,哭了起来。爸爸撩着维娜的头发,说:“娜儿,别哭了,别哭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多给爸爸写信。爸爸有时间,就来看你。”

没有站台票,维娜没法送爸爸去站台。爸爸不停地回头张望,被混乱的人群挤得抬了起来。爸爸被潮水般的人流拥挤着抬了进去,眨眼就不见了。爸爸五十六岁了,已经像一个老人。

爸爸上车没多久,维娜他们坐的那次车也到了。火车上人并不多,上车差不多都可以找到座位。维娜和郑秋轮刚坐下,李龙和几位男知青过来了。都是别的农场的,是郑秋轮常带她去见的那些朋友。李龙想把座位换到一块儿,一个一个去同人家说,请他们帮忙。没费多少口舌,坐在维娜周围的都是郑秋轮的朋友了。李龙只在维娜面前腼腆,办事很干练的。坐下片刻,李龙又站起来,说:“我去去就回。”

没过多久,李龙提着一大包吃的回来了,有花生瓜子,有糖,有柑橘,还有乡下那种用油炸得香脆的红薯条。朋友们欢呼起来,却谁也不先动手吃。他们想让维娜先吃。维娜本没胃口,也只得抓了几根红薯条。

郑秋轮问:“哪里弄来的?”

“这是战时共产主义,征集来的。”李龙笑道。原来列车上尽是回北湖农场的知青,李龙转了几节车厢,就满载而归。

维娜也没了任何顾忌,伏在郑秋轮怀里。她同郑秋轮这些朋友在一起,很自在,很温暖。北湖农场的知青从跟前走过,见郑秋轮搂着维娜,到底有些诧异。维娜并不躲闪,依然将头紧紧贴着郑秋轮的胸口。郑秋轮一边摸着她的头,一边和朋友们说话。他胸腔里的轰鸣声震得她耳朵嗡嗡响。她闭着眼睛,感觉他的胸膛就像一座深深的山谷,不时传来悠远的回音。

回到农场,雪还没有融化,没什么农活可干。天天政治学习,听完全农场的大会报告,就是营里开会,然后连队开会。当时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那些玩意儿,多年以后维娜什么都记不得了。

维娜本猜着郭浩然会雷霆大怒的,却平安无事。他没有找郑秋轮麻烦,也没有给维娜脸色看。只是对维娜说:“你家里的事我知道了。”

可能有人同他说了,他就不好太做得出了。他也没有同维娜说半句安慰话,能说句“你家里的事我知道了”,就算很有人情味了。

大约过了两个月平静的日子,郭浩然有天到维娜办公室说:“我俩要好好谈谈。”

维娜说:“你谈吧。”

郭浩然说:“你应明白我俩是什么关系。”

维娜说:“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

郭浩然说:“你是我的未婚妻。”

维娜说:“未婚妻不是法定关系。”

郭浩然说:“怎么,你反悔了?”

维娜眼睛红着,几乎怒吼着,说:“你自己也清楚,我是被逼的。你别逼人太甚了,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