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绳 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几点看法
马立诚在发言中提出,除了介绍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之外,还介绍了老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我认为,这些思潮是存在的。
社会思潮不等于学术思想。但每一种社会思潮可以从某种学术思想中找到思想资源,每一种学术思想也可以从社会思潮中吸取营养。社会思潮有两个特点,一是流行性,是一时流行的,因而也会随时间而变动的;二是民间性,不是官方的,但会受到主流动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
我在2001年发表的《跨世纪的争论》一文中写道:“当今,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两侧,有两种思想派别进行着激烈的论战。右侧是自由主义,左侧是新左派。这场论战已经进行了两三年,目前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篇文章反映的是十多年以前的情况。时过境迁,最近十来年,社会思潮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第一,可以公开讲宪政民主了。十年前,我把《跨世纪的争论》给李慎之看,他在2001年1月13日给我写了一封两千多字的信。他在信中最后说:“自由主义者与新左派还有一个差别,前者主张制度创新,其实也就是西方已有的‘民主宪政’,但是他们不敢说出口。后者则根本无纲领,或者其纲领就是激烈批评自由主义。”那时,李慎之说“‘民主宪政’说不出口”,为什么说不出口?当时的政治条件不允许。不久,广东的一位左派拿到了我这篇文章和附在后面的李慎之的信,他好像抓住了“重要罪证”,连呼“好东西,好东西”。他写道:“在自由主义者还说不出口的时候,如果我们还三缄其口,不用多长时间,他们就会说出来了!”他号召共产党员起来批判“民主宪政”,不要让自由主义者“说出口”。2006年,贺卫方在杏林山庄的一个会上真的“说出来了”,我当时在场,为他鼓掌。会后,就掀起了一场对“西山会议”的围剿。今天,不仅可以在会上说“宪政民主”,也可以写成文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社会状况变化的结果,也反映了十年来社会状况的变化。
第二,竟然公开肯定“文革”了。十年前,老左派否定“文革”,但肯定1950年代;而新左派由于没有经历毛时代,不知道毛时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只是模糊地“把毛抽象为一种社会公正的符号”,他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肯定毛、崇拜毛的,但没有人提出回到毛时代。今天,似乎“文革”的伤痛已经痊愈,回到毛泽东时代,回到50年代,甚至搞第二次“文革”的言论也可以公开说了,而且是高调门地说出来了,公开为“四人帮”平反的话也说出来了。
第三,各派均有分化。有的自由主义者转向了左派,有的左派转向了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的分化似乎更厉害一些。这反映出十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停滞,自由主义的处境恶劣了。同时,自由主义和左派的诉求也和十年前不一样,这与大家关注的变化要关,因为社会问题的焦点变了。
第四,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化了。十年前,新左派(包括老左派)和自由主义两军对垒,今天社会思潮多达八种,也许还更多。例如,国家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也是存在的。这也许是近十年来利益多元化、社会角色多元化在社会思潮中的反映。
从政治制度设计来看,八大思潮可归结为两大思想体系。上述种种思潮表现为价值层面、文化层面、社会诉求层面,但从构建政治体制来看,从人类的社会实践看,不能说有一种思潮就有一种制度追求。我认为,从制度构建这个角度看,只能有两大思想体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一旦进入制度层面,其他种种社会思潮都会汇集或依附在这两大思想体系之中。
这里说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自私自利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与集体主义相对立的概念。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应;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相对应。个人主义和利他主义相结合,这是西方文明的根基,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也是产生于西方文明并促进西方文明发展的动力。波普尔认为,“在人类道德的发展历程中,还没有其他跟它一样如此有力的思想。”“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纵然这个范围可能被限制得很狭隘,也就是相信人应该发展自己的天赋与爱好。”个人主义者认为,无缘无故地压制别人的任何能力都是错误的。基督教徒会说,其错误就在于违背了上帝对人的设计。只要除去自由运用人类天才的阻碍,人很快就能满足不断扩大的欲望。个人活力的大解放,其结果是生产力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