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造型读《神曲·地狱篇》(第2/4页)
听完彼尔·台尔·维尼的倾诉之后,“我”又看到了灵魂转化过程中惊心动魄的一幕。两个赤裸裸的被树枝刺得浑身流血的幽灵在死亡意识的追击之下死命地飞奔,但终究逃不脱命运的钳制,被撕成了一片一片的,然后肢体被衔走了。这是每一个分裂的灵魂的惨烈图象,在这种恐怖时分,一切自怜全是徒然的,谁也救不了谁,也减轻不了痛。人惟一可做的,就是从伤口含血喷出他悲哀的语言,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把自己第一个护神调换了‘施洗者’,因此他要永远用战争使它悲痛……” [45] 也就是说,心灵的守护者成了兴风作浪者,从此人便心无宁日,操练不息。
请想象一下那样一片幽暗的树林,卷曲而多节的树干,内含毒汁的枯枝,以及树枝上那些怪鸟的鸟巢。我们灵魂深处的这幅图象从来就在那里,只是无人知晓而已。是诗人在神旨的启发之下通过创造再现了这内面的风景,而风景,又只能存在于创造性的造型之中。这一切都很难解释,只能感悟。
第二十六歌里的恶谋士攸利西斯,其实是一名艺术之谜的英勇的探索者。攸利西斯的灵魂被囚禁在火焰里面,日夜不停的烧灼煎熬着他,但他却渴望着说话。于是他向“我”叙述了他那勇敢追求的一生。他说,那时候,一切世俗的挂牵。
“都征服不了我心中所怀的
要去获得关于世界,关于人类的
罪恶和美德的经验的那种热忱;
我就乘着仅有的一条船……” [46]
他遵循心的召唤开始了他一去不回头的探险。终于,他和他的弟兄们来到了生命的极限之处,那也是艺术和哲学的最高境界,即“太阳背后的无人之境。”他们以饱满的生命力向死亡发起冲击,就在他们看见目标,达到极乐之时,死亡的体验降临了。攸利西斯用他那不知满足的生命塑造的,是向极限挑战的追求者的形象,作为世俗中的人,他不断地犯罪,但他从未放弃过认识人性的努力,并且为这个不顾一切的认识献出了生命。
被火所囚的灵魂的造型也充分展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善与恶在内心的搏斗就是火的煎熬,人一刻不停止追求,火的烧灼也一刻不停止。所以攸利西斯的悲痛是永恒不破的。在那幽深的地狱沟底,无数的火焰像萤火虫一样闪闪烁烁,每一朵火苗,都是一个特异的造型,一个悲壮的故事,它们的基调全都来自严酷的内心的自省,没有自省,任何追求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认识人性之谜的动力是内心的爱。
“……你们不是
生来去过野兽的生活,
而是要去追求美德和知识的。” [47]
攸利西斯在生死关头对同伴这样说。人正是为了脱离野兽的生活,获得人的尊严,才献身于这样一桩事业的。作为个人,他们的人品也许并不高尚,但只要还在塑造的努力之中,他们的事业就有希望。
人的勇敢承担罪恶,不畏痛苦牺牲的形象在第二十三歌中表现得极为感人。永恒的负罪感和寂寞的自审使得人穿上了灌铅的大袍。当“我”和浮吉尔在自我意识的追赶之下到达这些忏悔者当中的时候——
他们以极其缓慢的脚步环行,
哭泣着,神色显得疲乏而颓丧。 [48]
这些人生前因伪善而作恶,死后却在冥界进行永不停止的自愿忏悔,穿着沉重的袈裟在狭路上缓行,全身心沉浸在对自身罪恶的回忆之中。人一意识到罪,承担就开始了,理性的桎梏从此与他同在。很可能他们的眼泪虽然悲哀,却是幸福的眼泪,而那狭窄的小路,正是漫长的通往人性的通道。当人被那沉重的铅衣压得痛苦难当时,他体内的兽性就正在转化为高贵的精神。穿铅衣的人是需要强大的精神平衡的力量的,所以“秤锤把天平压得格格作声”。
比穿铅衣的造型更走极端的,是被木桩成十字型钉在地上的人的形象。那人因为想出了“为了全民使一人受苦刑是最为得策”这个真理,便不得不以身试法,被赤身裸体钉在了地上,任万人践踏。此处描述的是人的义务感,人意识到了义务,也就是意识到了十字架,他为了人民而被人民永远放逐。当然这种十字架的刑罚仍同宗教有区别,所以:
当他看到我时,他全身扭动,
连连吸气,吹动着他的胡子…… [49]
反抗的表演姿态一目了然。反抗不是为了消除惩罚,却是为了让惩罚更酷烈,一直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二十三歌中的罪人形象是初级阶段的自我意识中让人刻骨铭心的形象,自愿受难的心灵是有希望得救的心灵,而不管他们在世俗中犯过什么样的罪。冥府中的寂寞的追求,的确让读者心中燃起了理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