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失意与杀戮
喜欢菊花的他背弃了推崇牡丹的大唐帝国,他差一点就推翻大唐,建立起一个推崇菊花的帝国,尽管这帝国不似菊花的坚忍耐久反倒如昙花一样短暂。
长河冷月,是日如旧。翻过大唐盛世那一页,往后看,会有锦缎成灰的心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步向衰败。公元762年4月,唐玄宗李隆基在孤独中死去,一年之后,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也落下了帷幕。
盛世已成过眼云烟,凄风苦雨笼罩着整个帝国。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安禄山虽然消失了,藩镇割据却愈演愈烈。唐玄宗统治的后期,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的权力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日益做大,拥兵自重的节度使眼中根本没有朝廷。
江山在风雨中飘摇,到了韦庄生活的年代,繁盛如唐也回天乏术,将要亡了。先是他入京应试的时候,黄巢起兵,攻入了长安。本已多难的长安城再遭兵火洗劫。虽然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军事冲突已成家常便饭,但黄巢的兵乱无疑是最致命一击。一旦攻陷京师,如利刃直插帝国心脏,上至君臣,下至黎民,感受到的是天塌地陷的惶恐。
这场动乱的起因绵延深长,自开元盛世以来,实在是一言难尽。悲观且短视地想,它源自于一次失败的科举考试。
黄巢下第后赋诗一首,那首诗趾高气扬: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简直是冲冠一怒,不过为的不是红颜,为的是这个鸟朝廷太不给俺面子了。最常见的落第的举子伤怀时运不济,自愧才薄,羞见乡亲父老的颓丧情绪,在这首《不第后赋菊》中一点也看不见。有的只是冲天的霸气、扑面而来的杀气,以及不握极权誓不罢休的戾气。
若说诗以言志的话,黄巢的志向无疑惊人地远大。这种不安分或许跟他贩卖私盐的家世有关。很多乱世枭雄,出身和经历都不循正道,剑走偏锋。
黄巢不是一个普通的下第才子、失意秀才。这种野心勃勃的人一旦对现有的国家丧失了改良、温和治愈的热情,和许多就此退却或百折不挠一定要金榜题名的纯良文人不同,他会选择铤而走险,不畏惧成为反贼、叛将,更愿意采取暴力的方式去推翻再造,以彻底的反抗去宣泄内心的失望愤懑。他绝不仅仅是蜷缩在角落里,舔着自己的伤口,小声地哭泣。
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而言,乱世才是茁壮成长的温床。唐末深重的社会矛盾给黄巢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年年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与南诏国长达十五年的战争积累的民怨,这一切都让人有了揭竿而起的勇气和理由。
当人们意识到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黑暗不可避免地降临,并且是指日不可待的漫长,强烈的失落感会促使人们抱住回忆取暖,怀想当初光明的、朝花夕拾杯中酒的年代,可以无忧无虑地清谈,乘兴访友,踏月还家。
尽管生如逆旅,光阴明媚的时候并不多,可是当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人们会越发起劲地怀念起昔日幸福的小细节。咀嚼这些微小如花蕊的温暖,它所散发的甜香,可以使人心怀惆怅地继续生活。
过去的时光因为业已远离变得妖娆丰润,距离会为我们修补细节,时间仁慈地为我们疗伤,最好的时光永远驻留在记忆里,不是现在。但现在又如影随形,无所不在,它卷挟着我们。
郁积的绝望会使人们痛苦躁动,渴望能出现一位英雄。这个人他会率先呐喊出心底积压的不满,他知道大家心里的欲望窝藏在哪里蠢蠢欲动,他清楚看似软弱的愿望聚集在一起时会拥有什么样的力量,他善于引诱它们出来作乱,号召大家一起反抗。
枭雄之心犹如彩蝶,要趁着民变的东风破茧而出。尽管那个人的个人目的可能并不单纯,可是每一次起义、暴动公开的口号只有一个,改变现状!
黄巢即是这种乱世枭雄。他不似菊般清高离俗,他半点隐逸之心也没有,却实如菊般耐得起霜冻磨砺。黄巢终生爱菊,他为菊花写了好几首脍炙人口的诗。他为菊花鸣不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在他看来,菊花不单是独立寒秋,更应该是占尽春光的。
菊花是否值得和桃花争艳且不论,各花入各眼,黄巢的论调带有明显的个人喜好。他的菊花诗为当代的著名导演提供了创作灵感,虽然他最终拍成的是一部内容空洞、徒具色彩冲击力的宫廷言情电影。
喜欢菊花的他背弃了推崇牡丹的大唐帝国,他差一点就推翻大唐,建立起一个推崇菊花的帝国,尽管这帝国不似菊花的坚忍耐久反倒如昙花一样短暂。
长河冷月,是日如旧。翻过大唐盛世那一页,往后看,会有锦缎成灰的心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步向衰败。公元762年4月,唐玄宗李隆基在孤独中死去,一年之后,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也落下了帷幕。
盛世已成过眼云烟,凄风苦雨笼罩着整个帝国。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安禄山虽然消失了,藩镇割据却愈演愈烈。唐玄宗统治的后期,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的权力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日益做大,拥兵自重的节度使眼中根本没有朝廷。
江山在风雨中飘摇,到了韦庄生活的年代,繁盛如唐也回天乏术,将要亡了。先是他入京应试的时候,黄巢起兵,攻入了长安。本已多难的长安城再遭兵火洗劫。虽然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军事冲突已成家常便饭,但黄巢的兵乱无疑是最致命一击。一旦攻陷京师,如利刃直插帝国心脏,上至君臣,下至黎民,感受到的是天塌地陷的惶恐。
这场动乱的起因绵延深长,自开元盛世以来,实在是一言难尽。悲观且短视地想,它源自于一次失败的科举考试。
黄巢下第后赋诗一首,那首诗趾高气扬: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简直是冲冠一怒,不过为的不是红颜,为的是这个鸟朝廷太不给俺面子了。最常见的落第的举子伤怀时运不济,自愧才薄,羞见乡亲父老的颓丧情绪,在这首《不第后赋菊》中一点也看不见。有的只是冲天的霸气、扑面而来的杀气,以及不握极权誓不罢休的戾气。
若说诗以言志的话,黄巢的志向无疑惊人地远大。这种不安分或许跟他贩卖私盐的家世有关。很多乱世枭雄,出身和经历都不循正道,剑走偏锋。
黄巢不是一个普通的下第才子、失意秀才。这种野心勃勃的人一旦对现有的国家丧失了改良、温和治愈的热情,和许多就此退却或百折不挠一定要金榜题名的纯良文人不同,他会选择铤而走险,不畏惧成为反贼、叛将,更愿意采取暴力的方式去推翻再造,以彻底的反抗去宣泄内心的失望愤懑。他绝不仅仅是蜷缩在角落里,舔着自己的伤口,小声地哭泣。
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而言,乱世才是茁壮成长的温床。唐末深重的社会矛盾给黄巢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年年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与南诏国长达十五年的战争积累的民怨,这一切都让人有了揭竿而起的勇气和理由。
当人们意识到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黑暗不可避免地降临,并且是指日不可待的漫长,强烈的失落感会促使人们抱住回忆取暖,怀想当初光明的、朝花夕拾杯中酒的年代,可以无忧无虑地清谈,乘兴访友,踏月还家。
尽管生如逆旅,光阴明媚的时候并不多,可是当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人们会越发起劲地怀念起昔日幸福的小细节。咀嚼这些微小如花蕊的温暖,它所散发的甜香,可以使人心怀惆怅地继续生活。
过去的时光因为业已远离变得妖娆丰润,距离会为我们修补细节,时间仁慈地为我们疗伤,最好的时光永远驻留在记忆里,不是现在。但现在又如影随形,无所不在,它卷挟着我们。
郁积的绝望会使人们痛苦躁动,渴望能出现一位英雄。这个人他会率先呐喊出心底积压的不满,他知道大家心里的欲望窝藏在哪里蠢蠢欲动,他清楚看似软弱的愿望聚集在一起时会拥有什么样的力量,他善于引诱它们出来作乱,号召大家一起反抗。
枭雄之心犹如彩蝶,要趁着民变的东风破茧而出。尽管那个人的个人目的可能并不单纯,可是每一次起义、暴动公开的口号只有一个,改变现状!
黄巢即是这种乱世枭雄。他不似菊般清高离俗,他半点隐逸之心也没有,却实如菊般耐得起霜冻磨砺。黄巢终生爱菊,他为菊花写了好几首脍炙人口的诗。他为菊花鸣不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在他看来,菊花不单是独立寒秋,更应该是占尽春光的。
菊花是否值得和桃花争艳且不论,各花入各眼,黄巢的论调带有明显的个人喜好。他的菊花诗为当代的著名导演提供了创作灵感,虽然他最终拍成的是一部内容空洞、徒具色彩冲击力的宫廷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