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九首)
温庭筠(812—?),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大中初(850左右)应进士,不第。黜为方城(今属河南)尉,改隋县(今属湖北)尉,后为国子助教。卒于咸通八年(867)以前。《旧唐书》谓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惟《花间集》中尚存其词六十六首。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
菩萨蛮小山[1]重叠金明灭[2],鬓云欲度[3]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4]。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5]。
[1]近有两说,或以为“眉山”,或以为“屏山”,许昂霄《词综偶评》:“小山,盖指屏山而言”,说是。若“眉山”不得云“重叠”。
[2]承上屏山,指初日光辉映着金色画屏。或释为“额黄”“金钗”,恐未是。
[3]《词综偶评》:“犹言鬓丝撩乱也。”“度”字含有飞动意。
[4]这里写“打反镜”,措词简明。
[5]“帖”,“贴”字通,和下文金鹧鸪的金字遥接,即贴金,唐代有这种工艺。“襦”,短衣。绣罗襦上,用金箔贴成鹧鸪的花纹。
又[1]水精帘里颇黎枕[2],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3]。藕丝秋色浅[4],人胜参差翦[5]。双鬓隔香红[6],玉钗头上风[7]。
[1]本词咏立春或人日。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2]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即玻瓈、玻璃。
[3]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后来说本篇者亦多采用张说。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作远景,详见《读词偶得》。
[4]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翦”连。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作者另篇《归国遥》:“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5]“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翦彩为人,或镂金薄(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花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粱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6]“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7]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又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1],泪痕沾绣衣。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2]。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3]。
[1]指衣上的绣纹。
[2]“越溪”即若耶溪,北流入镜湖,在浙江绍兴。相传西施浣纱处。本词疑亦借用西施事。或以为越兵入吴经由的越溪,恐未是。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亦指若耶溪。
[3]上片写宫廷光景;下片写若耶溪,女子的故乡。结句即从故人的怀念中写,犹前注所引杜荀鹤诗意。“君”盖指宫女,从对面看来,用字甚新。柳色如旧,而人远天涯,活用经典语。见前韩翃《章台柳》注[3]。
又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1],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2],锦衾知晓寒[3]。
[1]“深处”承上“重帘”来,指帘帷的深处。“麝烟”,一作“麝煤”,都指烛花。其指香墨另是一义。以香料和油脂制烛,叫“香烛”。作者另篇《菩萨蛮》:“香烛销成泪。”“麝烟”“麝煤”是另一种说法。薛昭蕴《浣溪沙》“麝烟兰焰簇花钿”,可互证。
[2]这里不必纪实,犹李存勖《忆仙姿》(《如梦令》)“残月落花烟重”。或校“花落”作“花露”,恐非。
[3]张惠言《词选》评:“此自卧时至晓,所谓‘相忆梦难成’也。”
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1],画屏金鹧鸪[2]。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3]。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1]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城乌初起堞。”
[2]“塞雁”“城乌”是真的鸟,屏上的“金鹧鸪”却是画的,意想极妙。张惠言《词选》评:“三句言欢戚不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即张氏说。李贺《屏风曲》:“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词意如本此,画屏中人,亦未必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