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二首)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州乌江(今属安徽)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官至显谟阁直学士。有《于湖词》。

六州歌头[1]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2]。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3],黯销凝[4]。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5],亦膻腥。隔水毡乡[6]落日,牛羊下[7]区脱[8]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9],笳鼓悲鸣,遣[10]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11],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12],渺神京[13]。干羽方怀远[14],静烽燧[15],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16]。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17]。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18],有泪如倾[19]。

[1]本鼓吹曲,音调悲壮。“六州”,皆唐时西边州名:伊、梁、甘、石、胡渭、氐。

[2]南渡自来形势,必须守淮,长淮不守,北骑临江矣。淮上一带在当时已为边境,本是平原。这里承“关塞”下一“平”字,又加“莽然”的形容语,见得边境防备之疏,一片空虚光景。

[3]“边声”见中卷范仲淹《渔家傲》注[2]。

[4]“黯销凝”,无语出神的状态。见范仲淹《苏幕遮》注[3]。

[5]“洙、泗”,鲁二水名,指孔子故乡。“弦歌地”,孔子讲学的地方。《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礼记.檀弓上》:“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

[6]“毡乡”,胡人所居地,在那边搭了许多毡子的帐篷。或在这里断句,详下注。

[7]《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从此看来,“落日牛羊下”当连文,故近人选本多以五字为句;而较早的选本每在“落日”下逗句,“牛羊下”连下“区脱纵横”,二读不同。《词谱》卷三十八列《六州歌头》各体中,这两种断句法都有。今按张孝祥以前,有李冠“秦亡草昧”咏刘项事一首很出名,程大昌《演繁露》所谓“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是也。(此篇一作刘潜词。)李冠、刘潜并北宋时人,张作在后,盖受了那词的启发,改为叙述近代兴亡事。如本篇结句云,“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与彼篇结句“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十分相似。彼词作“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今即依之断句。就词意而论,“毡乡”缀“落日”,“区脱纵横”点“牛羊下”,光景鲜明,句法亦较生动。原典在《诗经》本为两句,不妨分用。

[8]“区”音瓯。“区脱”亦作“瓯脱”,见《汉书.苏武传》、《匈奴传》。注家说亦分歧,盖胡人所筑土室,为侦察斥候之用。这句见得彼方倒是防备得很严密的。

[9]《汉书.终军传》:“越地及匈奴名王有率众来降者。”又《匈奴传》:“虏名王贵人以百数。”这里“名王”借指金国的将帅。“骑火”,拿着火把的马队。《史记.匈奴传》:“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王勃《春思赋》:“燕山烽火夜应明。”此虽指事不同,而光景仿佛之。

[10]“遣”,使。

[11]“埃蠹”,尘封虫蛀,言武器弃置不用。

[12]“零”,尽。“岁将零”,年岁已晚。

[13]“神京”,即指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14]《尚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干”,盾牌;“羽”,翟羽,即雉鸡毛,皆舞者所执。这里说当时朝廷与金人讲和。

[15]《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后汉书.光武帝纪》“修烽燧”,注云:“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静烽燧”,亦言其不用。

[16]“驰骛”,奔波忙碌。“若为情”,若何为情,犹今普通话“怎么好意思”,苏州话“阿要难为情”。

[17]“翠葆”,将翠鸟的羽毛结成伞形,立在车上。“霓旌”,五彩的旌旗,意指皇帝的车驾。

[18]“膺”,胸。

[19]《说郛》本《朝野遗记》:“近张安国在建康留守席上赋一篇云:‘长淮望断……’歌阙,魏公为罢席而入。”魏公指张浚,是当时主战的将帅。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1],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2]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3]。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4]经年,孤光[5]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6]空阔。尽吸西江[7],细斟北斗[8],万象为宾客[9]。扣舷[10]独笑,不知今夕何夕[11]。

[1]湖南洞庭、青草两湖相连,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杜甫《宿青草湖》:“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