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河山岳飞

朱仙镇离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四十五里,只是轻骑兵不须两个时辰就可以跑完的路程。但是这四十五里却成了岳飞永远也无法跨越的距离,也成为南宋朝廷永远也无法跨越的距离。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鲁迅

朱仙镇

岳家军进驻朱仙镇的时候,金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在此与岳家军对垒。岳飞派遣猛将率兵奋击敌军,金军大败,金兀术逃回了汴京,并且准备全线撤兵。其实,金兀术的胆早在郾城之战中就已经被吓破了。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探知岳飞只有少量部队驻扎郾城,便亲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人直逼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这次战役,金军使用了其最具威力的重甲骑兵“铁浮图”,并以精锐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期望一战而胜。岳飞遣旗下背嵬军和游奕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札刀、大斧,上砍敌兵,下砍马足,金军损失惨重,大败而逃。金兀术哀叹:“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而这次在朱仙镇的战役,岳家军仅派遣五百人就击败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此时汴京城里的金军已经看到了灭亡的黑翼在自己的头顶上飞翔。在此之前的绍兴五年,岳飞就预先派遣梁兴等人深入敌后,招纳豪杰,预备在时机到来时,能以之作为内应。此时,原来啸聚山林的韦铨、孙谋等拥兵抗金,等待官军到来。义军首领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率众归降岳家军。义军主动为岳家军通风报信,因此金军的一切行动以及山川险要之处,岳飞均了如指掌。河南、山西的义军都约定日期同时起兵,响应官军,所举义旗上面都书“岳”字。百姓箪食壶浆,争相迎接岳家军。河北以南,金军的号令已经毫无作用。连金兀术想征兵抵抗岳家军,河北都没有一人应征。金兀术哀叹说:“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军将官很多也纷纷投降岳家军,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等都率部来降。一些暂时没有投降的金将,也秘密接受岳飞的招降,准备克日起兵反金,金将军韩常准备率五万人投降。金军统帅乌陵思谋向来以残忍狡诈闻名,此时竟也无法统御部属,只好对部下无奈地说:“大家不要轻举妄动,等岳家军来了,你们投降就是了。”

岳家军官兵都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戒酒已久的岳飞也不禁高兴地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感觉大势已去的金兀术准备撤兵。正准备走的时候,一个书生在马前叩首说:“太子不用走,岳少保马上要退兵了。”金兀术说:“岳飞用五百骑兵就击破我十万雄师,京城的百姓也日夜盼望他到来,汴京怎么能坚守?”书生说:“权臣在朝中,而大将在外立功的事情,自古就没有过。岳少保自身都难保了,怎么可能成功?”金兀术大悟,于是留了下来。

《宋史》上没有说这个书生叫什么名字,但他对中国官场的熟谙却是令人吃惊的,这种熟谙使他的话成了一个悲凉的预言,后来发生的事情,竟丝毫不出他的预料。而此时,岳飞已经接到了退兵的诏书。

功败垂成

这一晚,岳飞无法入睡。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夜风袭来,吹得军帐里那面“精忠岳飞”的战旗猎猎作响,这是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岳飞第二次朝见宋高宗的时候,高宗亲笔书写的。皇帝要岳飞把它做成战旗,在用兵行军的时候作为大纛。岳飞想起高宗亲自嘉勉自己的话:“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从中牵制——笔者注)。”高宗还招来内阁大臣,当众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岳飞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对自己如此看重,并承诺绝对不干扰牵制自己行动的皇帝,怎么突然之间,就变了脸色,乃至于一天之内,下十二道金牌逼迫自己班师呢?岳飞在此前的奏章中报告皇帝:“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即使是对军事一无所知的人,也能看出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洗雪靖康之耻,恢复被占河山,正在此时。而就在这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的时刻,怎么能退兵?

岳飞不甘心。

1126年冬,也就是“靖康之变”的前一年,当岳飞第三次投军,终于归入刘浩军中的时候,年方二十三岁。从那时候起,他和战友们出生入死,奋勇杀敌,建功无数,从一个从八品的秉义郎,成了一个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名将。从他从戎那一天起,洗雪国耻,驱除敌寇就是他心中最高的梦想。面对金人的凶残和百姓的流离,他曾长叹:“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更期望能“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同上)在他亲提锐旅渡过长江时,他曾效仿祖逖中流发誓:“飞不擒贼,不涉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