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姜白石词校议
一、江梅引序
序云:“将谒淮而不得。” 诸本均同,惟厉樊榭钞本及倪鸿刊本作“谒淮南” 。罗振常云:“按本词有‘歌罢淮南春草赋’句,则作‘淮南’为是。淮南为广陵,故曰‘谒’,若泛指淮水,当云‘渡’,不当云‘谒’也。” 按罗说甚谬。“歌罢淮南” 之句,岂可引证序中亦必作“淮南” 耶。白石所谓“淮” ,乃指合肥适在淮南,不须渡涉,何以不可用“谒” 字耶。“将谒淮而不得” ,句法自然,决非南字之误。盖厉本钞录有误,倪所得或即此本,因而误耶?
二、徵招序
序云:“予欲家焉而未得。” 此白石句法也。
三、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是当日,诸本均同,惟《历代诗馀》作“是当年” 。夏校谓《花庵词选》作“当时” ,非也。又夏校云:“此对下片入字仄声,当用‘日’。” 按词谱,此字可平可仄。下片“更愁入” 之入字,亦可读作平声,不当引入字证,此处必为日字也。
荷苒苒:明钞本、姜熙本及《花庵词选》均作“苒苒” ,惟陆刻本始改作“冉冉” 。予所得钞本有校语云:“苒苒,当作‘冉冉’。” 按苒苒,草茂盛貌;冉冉,行也,进也,二字有别,此处当作苒苒。白石词好事近《赋茉莉》亦有“苒苒动摇云绿” 句。
更愁入:姜熙注云:“愁入,一作‘秋入’。” 张奕枢刊本作“秋入” ,予所得钞本,亦作“秋入” 。按上片已出愁字,此处用秋字转佳。郑文焯云:“‘秋’是,亦‘愁’之脱讹。”
四、莺声绕红楼
近前舞丝丝:近字下注云:“平声。” 诸本均同。姜熙注云:“解连环词中用近字,《花庵词选》本亦注云‘平声’,不知出处,义亦未详。” 张文虎云:“近有上去二音,无平声,此音疑误。” 按二词近字下均注平声,可知白石原文如是,曲家以上声字入平声唱,固无不可,故白石自注明之,不当以字书泥歌曲也。至其义,尤非不可解。
五、鬲溪梅令
谩向:江研南本、朱刻本“谩” 均作“漫” ,误。白石用此字均从言,诗集可参考。
小横陈:汲古阁本作“水横陈” ,盖刻误也。其后《历代诗馀》、《钦定词谱》、万氏《词律》,皆沿此而误。又此词《花草粹编》作李端叔词,误。
六、点绛唇
吴松:诸本均作“吴松” 。惟姜熙本、四印斋本作“吴淞” ,误。淞,元人俗字。
七、少年游《戏张平甫》(《彊村丛书》作“戏平甫” )
双蛾:郑云:“蛾,当为‘娥’之讹,陆本是。” 按陆本亦作“蛾” 。
“扁舟载了,怱怱归去。” 姜熙注云:“一本换头作七字句,无归字。” 按此谓《花庵词选》本也,汲古阁本及《词谱》并沿其误,《花草粹编》本亦误。
八、鹧鸪天《元夕不出》
忆昨天街:《花庵词选》本、汲古阁本《历代诗馀》、江研南本、朱刻本,均作“忆昨天街” 。姜熙注云:“街,一作‘堦’” 。张奕枢本及予所得旧钞本,并作“堦” 。
九、鹧鸪天《十六夜出》
两行垂:诸本均作“两行” ,惟四印斋本作“两桁” 。许增云:“旧钞本作‘桁’。” 按:桁,衣椸也,不当用于此处。行字可读作去声,白石诗云:“辇路垂杨雨行垂。” 可证。
游人:陆本、许本均作“行人” 。许注云:“旧钞本作‘游’。” 郑作“行” ,非。
一〇、杏花天影
满汀芳草:诸本均作“满汀” ,惟知不足斋本作“满江” 。
一一、醉吟商小品
诸本皆单片,惟张奕枢本、姜熙本于“梦逐金鞍去” 句分段。
又正是春归:《词谱》、《叶谱》无又字。
一二、玉梅令
高花未吐:诸本均同,惟姜熙本无高字。熙注云:“别本花字上多一高字。” 《词谱》亦无高字,郑云:“高字衍,梅下脱一下字。”
愿公更健:诸本均同,惟姜熙本作“长健” ,注云:“长健作更健。”
公来领客:诸本均同,惟洪陔华本、江研南本、朱刻本作“领略” 。白石汉宫春《次韵稼轩》云:“临皋领客。”
一三、浣溪沙(其一)
陆本、姜熙本、鲍本、四印斋本“沙” 均作“纱” ,江研南本、朱刻本作“沙” ,予所得旧钞本亦作“沙” 。
此阕:诸本均同,惟江研南本、朱刻本作“是阕” ,予所得钞本亦作“是阕” 。
恨入四弦:诸本均同,姜熙注云:“恨,一本作‘怅’。” 盖谓张奕枢本也。
一四、又浣溪沙(其二)
共出:张本、陆本、姜熙本均作“不出” ,予所得旧钞本亦作“不出” ,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