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好的口才,背后是一套好的观念系统。升级你的观念系统,在别人遇到僵局的时候,你才知道除了打鸡血和灌鸡汤之外,还可以通过“能动性话语”引导其积极思考。在安慰人的时候,除了“不要想太多”这种正确的废话,你还应该知道怎样让他真正解开心结,走出阴霾。甚至在吐槽的时候,你的说法,都会显得更加客观,更令人信服。
面对困境,多用“能动性话语”
有时候,
不是你怎么想就会怎么说;
而是你怎么说,就会去怎么想。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的朋友抱怨说,他的老板让他干了三个人的活儿,却只给他一份工资。虽然我们都知道,短期内跳槽和涨薪都不现实,可是难道就只能劝他继续忍吗?我该怎样切实地安慰他呢?
常见说法1:“加油!天道酬勤!只要坚持下去,总会看到希望!”
常见说法2:“这份工作你是想继续干下去,还是想辞职不干呢?”
更好的说法:“既然你这么能干又这么辛苦,那就得好好想想,要怎样才能让老板知道你的付出?或者说,要怎样可以顺势跟老板要求加薪呢?”
?•为什么要这样说
当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遇到困境的时候,有两个常见的误区。一是完全拒绝承认客观事实,一味地打鸡血灌鸡汤;二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现实,做出“要么忍要么滚”的极端判断。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那就是先问自己:面对既定事实,可以怎样调整主观的视角?这样一来,你就有足够的空间,既不用灌鸡汤,也不会任凭负能量爆棚,而是引导对方往积极的方向去想问题。
要知道,说话方式能够引导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时候,不是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而是你怎么说话,决定了你接下来会怎样去想,怎么去做。客观条件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是木偶,不是完全被动的“对象”。即使困难再大,你也能尽量选择那些“能动性的话语”。
比如,同样是在职场遇到困难,被动的说法是:“老板怎么能这样呢?要么涨工资,要么多招人,总得给个说法吧?把你一个人当三个人用,这样下去怎么受得了呀!”这样一种表述,看起来很解气,但其实全都是丧气话。因为你的整个思路完全是被动的,似乎一切都由老板说了算,而你这个朋友只是一枚棋子,眼巴巴地等着老板做决定。按照这个方向去想问题,除了怨天尤人或者自怨自艾,没有别的出路。
可是,同样的局面,完全可以是主动性的说法。比如:“老板给了你三倍的工作,你该怎样让他意识到,这是不合理的呢?”或者说:“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量你能承受得住,那么接下来,怎样利用这个筹码,跟老板谈加薪呢?”
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是所谓“能动性的话语”。它与被动性的话语有个根本区别,就是不去猜测“结果是什么”,而是去思考“应该怎么做”。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当成待宰的羔羊呢?
进一步说,很多自怨自艾的“负能量”想法,大都来自这种被动性的说话方式。比如在恋爱关系中,很多人会关心对方到底爱不爱自己。缺乏能动性的人可能会这样问:“我的男朋友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我?”或者“要怎样证明他是真的爱我?”甚至会直接拿“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水里,你先救谁”的问题去质问自己的男朋友。
可是,具备能动性话语习惯的人,提出的问题则会是:“我要怎么做,才能确保我的男朋友真的爱我?”或者“如果他并不是真的爱我,我又该怎么做?”很明显,后者是比较独立和可爱的,前者只会给双方平添纠结和麻烦。
总之,世界上的事情虽然大多不尽如人意,但是你完全无所作为的情况也不太多见。很多时候,看似你只能被动地接受结果,但其实都可以通过说服、谈判来影响别人的决定。你用被动的方式说话,就会用被动的方式思考。而一旦深陷这种思维模式,就会看不到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成了自己说话方式的奴隶。
+•延伸思考
这种“使用能动性话语”的思路,不只可以用来安慰他人,更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当你遇到挫折,在心里跟自己对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别陷入“他凭什么这样做”“结果会怎样”之类的思维模式,而是要让自己多想想“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想安慰人,别说“不要想太多”
让痛苦的人“不要想太多”,
只会给他带来双重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