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物语
1
校园里的花已经谢了大半,只剩下深深浅浅的新绿。早晨花明起床后,站在十二层的走廊上往外看。不远处是专业教室所在的高楼。从寝室到教室,从空中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其实相当费时。接着出门,花明去专业教室打扫卫生,同寝室的姑娘去她的导师工作室,到了分岔路口,两人就分开了。
新学期开学以来,同学们都去了各自的导师工作室开始干实际的项目。未来科技园、商业综合体、现代汽车城,项目庞大,正如这些名称一样气势磅礴,让人晕头转向。学生时代仿佛也提前结束,专业教室被人迅速遗忘。毕竟教室是在十七层高的顶楼,谁也不会没事往那儿跑的。到了教室开始打扫,上个学期遗留的手工模型到处散落、堆积着,满是灰尘。有些模型被压坏了,薄薄的木皮墙倒了一大片。花明找了块干净抹布擦来擦去,自己的桌子、椅子,桌边的窗玻璃、放模型的置物架,一一擦干净。
明天,联合设计就要开始了。这是硕士生涯的最后一门设计课,为期两周。倘若放在上学期,想必选修的人会很踊跃,毕竟带设计的老师是从东京请来的,也会同日本前来的学生一起做设计,过程大约也不会太无趣。然而,如今导师工作室太忙了,要脱身选修一门设计课并非易事,哪怕只有两周。课程选修单自开学起就一直贴在专业教室门上,零零星星地有人来写上自己的名字,一直到昨天,才填满了额定的十四个人。
2
第二天花明一早去教室,人渐渐都到齐了。二十几个人,夹杂着陌生的面孔和语言,意外的热闹扑面而来,像这晚春空气里稀薄的水汽。带设计的老师已经出现,是个日本老头子,矮小、清瘦,笑眯眯地站着。年轻的助教兼翻译也立在他身旁,穿着白衬衫,看着像个刚成年的大学生。
设计课题是在指定的场地上设计小型集合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供在高校任职的年轻教师使用,场地就在本校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最后一件事便是分组。花明早和另外一个女同学说好组成一组,但这计划轻易就被日本老头子的一句话给推翻了。
助教说:“老师让大家抽签决定和谁合作,两个贵校学生和一个东京来的学生随机组合,三人一组。相信随机的不确定性和碰撞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的可能性!”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嘟囔着不情愿的话,说已经找好合作的同学。“真是建筑师的作风啊,总是喊着‘来吧,给你们更多交流的机会!’”花明这样想着。大家虽是同班同学,但相互之间未必熟悉。相反,道听途说的传言往往已经造成了互相的偏见。随机合作花明经历过,算不上愉快——人们总是抱着天真的想法,所想的并非“合作”,而是“找个厉害的队友”。一旦队友的能力未能达到期望值或彼此意见不合,便会抱怨丛生。
然而老头子天真地笑着,似乎并不打算让步。众人抽签、分类,在等待、抱怨、窃窃私语时,分组名单很快出来。花明在纸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写着:“G6:舒岭,花明,山田亚由美。”舒岭,与他同学大半年,花明和他只说过几句话。山田亚由美,看起来应该是个女生吧。
“还好有她在啊。”花明想。
3
山田不仅是女生,还是几个外来女学生中最美的一个。花明为她寻了个位子,坐在自己的左边。舒岭自觉地抱了他的杂物过来,想必是因为山田太美,他坚定地坐到了山田的对面。
大家用英语交流。花明的英语烂到丢人,山田的口语也同样令人头皮发麻,更多时候花明央求山田写字。日文写下来,大概琢磨一下,还是很好懂的,毕竟里面有那么多汉字。而她自己写汉字,山田也能猜出五六分。三个人轮番在纸上写字,边写边画,嘴里还说着蹩脚的英语。花明看着舒岭写字,字让人着急,笔画向着同一个方向写过去,拙得很,但组合在一起又颇有美感。除此之外,电脑上在线翻译的页面也始终开着。大家对着电脑键盘输入自己想说的话,另一个人看了电脑,恍然大悟,场面颇为尴尬。千辛万苦地理解了对方的话语,唯有激动地彼此夸奖着,“Great!Great!”此起彼伏。
必须要上的课还是有的。每周二的下午,《科学社会主义》。花明坐在教室里靠左的窗边,迎着日光。讲台上站着年轻的男教师,好像是哲学系毕业的,留校,也不用课本,似乎满怀抱负未能得偿所愿,漫漫地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年轻教师不想点名,导致来上课的学生极为稀少。人太少,花明简直都不好意思不来,来了就坐在教室里看看其他的书,或者看看窗外。舒岭也来,算是常客,与花明隔得很远地坐着。有花明不太熟悉的同班女生和他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说些什么。青苔爬上白色的树干,潮湿的新绿的半透明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脆弱又美丽。有鸟的鸣叫声,远远的、长长的,像秋天早晨散去的露水和雾气。春天总是这样,让人万般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