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般若泉涤尽前嫌,清凉斋道破情关
半义和尚讲毕,众人嗟叹不已,只因他这故事乃亲身所历,故而颇能振聋发聩。
待法会散去,光波翼方得以面见半义和尚。说明来意之后,可喜半义和尚果然知晓那般若泉,并且还吃过那泉水。
原来河东代州境内有座名山曰“清凉山”,清凉山五座主峰,顶平如台,故又名“五台山”。五峰环抱一镇,名唤“台怀镇”。那般若泉便位于台怀镇中,毗邻“梵仙山”北麓,距清凉山名寺“大华严寺”不远。
相传此地从前无水,僧俗人等饮水皆须到很远处打来,极为不便。后来先后有两位僧人到此,日夜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求水,结果均在即将功成之日,被山中猛虎与凶神所阻,半途而废。后有一僧名慧潜,来此结茅棚,念经祈水,其间不为那猛虎与凶神所动。便在他念《金刚经》满一万日的夜晚,一位白衣老者现前告之,泉水涌出之际,便是法师圆寂之时。慧潜亦不为所动。少顷,泉水汩汩涌出,慧潜大笑入寂。因这泉水乃由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求得,故名曰“般若泉”。
(按:大华严寺,即今显通寺。据《国史旧闻》与《清凉山志》载,永平十年(67年)来中土弘法的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永平十一年来到清凉山,观察这里乃文殊菩萨道场,欲在此建寺弘法,但当时这里为道教所据,反对建寺。永平十四年(71年)正月十五日,汉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与摩腾、竺法兰二人赛法,于洛阳焚经台上焚经辨伪。结果道书全部焚毁,佛经“烈火不烧”。故而明帝令二人于清凉山台怀镇中的灵鹫山上建“灵鹫寺”,建成后,明帝为表诚信佛法,加“大孚”二字,即成“大孚灵鹫寺”。魏孝文帝曾扩建此寺,唐太宗也曾重建此寺,武则天则改寺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寺院时改为“大显通寺”。)
般若泉水清澈寒冽,以之烹茶竟有超凡脱俗之味。但凡清凉山各寺院来了贵客,寺中均会派人专程取水烹茶。据说那般若泉三九严寒不冻,三伏酷暑不温,冷泉水也能沏起茶来。且以般若泉水烹茶,多饮愈畅。
光波翼得了这个讯息,自然欢喜异常,暗忖那清凉斋多半便是因在清凉山中,故而得名。当下再三拜谢半义和尚,又供养了许多银钱,便告辞而出,奔到无人静处,招来仙鹤,直向北方清凉山飞去。
天目山距清凉山着实非近,便在天上直飞也有两千三四百里之遥。多亏仙鹤相助,不到两个时辰,光波翼便已飞过清凉山南台峰顶,降落在五峰怀中。
其时正值日入,天色将暗尚光,光波翼正欲寻人打听般若泉所在,忽觉这小镇与自己梦中所见竟一般无二,心中不免暗自称奇,便循着梦中走过的路径,一路走到一口泉眼旁,见那泉水样貌也与梦境毫无二致。
“想来这便是般若泉了,世上竟有这等奇事!”此时光波翼心中愈加惊叹不已,忙走到泉眼旁,顾不得天寒,俯身捧起泉水来吃。泉水入口,光波翼不觉一呆,天下竟真有这般泉水!若非泉水冰冷,只怕入口也不易觉察,因那泉水竟然没有半点味道,可谓纯净之极!
通常无论泉、池、江、河中水,或是井水,或是雨水、雪水,多少总会有些许味道,或甘或苦,或涩或酸,尤其似光波翼这般六根敏锐之人,更能轻易尝出其中差别。如今这般若泉却当真无味,纯之又纯,无参无杂。难怪南山说以这般若泉烹茶方为极品,恐怕也只有如此纯净之水方能完全浸显出茶的本来滋味。
尝过泉水,暮色渐全,光波翼一时不知再向哪里去寻蓂荚她们。那清凉斋应是纪家对清凉山中别墅的自称而已,何况这清凉斋也必是纪家不愿外人知晓的隐秘处所,故而即便向这镇中居民打听也不会有甚结果。
此时,从北面一二里之外的灵鹫山大华严寺中传来阵阵鼓声,光波翼心中隐隐觉得,或许自己守在这般若泉旁,便可遇见南山!当下便在般若泉旁席地盘坐,一面施展天目术观察镇中人家、房舍,以期能够寻见姐妹二人。
次日天光大亮,未见有人经过泉旁。光波翼的天目术眼下可见方圆二三里之内景物,观察一夜,亦未寻到任何踪迹,便起身向镇内去慢慢寻人打探。
光波翼担心离去后,南山若来般若泉旁会与自己错过,便不时回到泉旁察看。
打探一整日,果然无人知晓清凉斋,亦无人听过蓂荚、南山的名字,亦未听过小萝、纪祥的名字,甚至亦未见过极美的两位少女。
光波翼略感失望,傍晚只得回到般若泉旁继续守候。如是日寻夜候,一连三日,竟无半点音讯。
光波翼心道:“莫非她姐妹二人并非在这镇中?或许是我相思太甚,故而乱发的梦境?明日我再寻访一日,若仍无果,我也只好再往别处去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