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
正如之前所说的,其实李然一开始就怀疑吴国内也有暗行众的人。
就像庆封自己所言,他出逃吴国乃是多种巧合下的结果,而这种巧合又没办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唯一能够解释的,便只能是其背后乃是暗行众所刻意为之的结果。
即便庆封不想承认,但他自己其实从头到尾,也都是做得如此想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到要在钟离好好的当“国君”,并以此来讨好暗行众。
于是,这就可以得出了另一个结论:即便是在吴国,暗行众也依旧有着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左右着吴国的决策。
再加上之前得到的信息,李然现在知晓的有暗行众所渗透的国家,已然是超过五个。
而除了边陲地区的秦国与燕国不得而知外,其盘踞于中原各国的力量,却已然超过了他的想象。
像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对于这个世界所起到的作用那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李然仍然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暗行众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才会选择扶持吴国的呢?
他将目光又看向了庆封,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吴国偏安一隅,极少参与中原诸国之事,况且还有楚国压制,暗行众之所以要暗中扶持吴国,却是为何?”
在李然的印象中,吴国在春秋历史的舞台上,其实并未得到过太多的表现机会。而在吴国崛起与楚国为敌之前,吴国的整体实力也并不算得十分出彩,也根本不足以给楚国和中原构成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暗行众扶持吴国,做得这种亏本的买卖显然是一件十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不得不将极多的物力财力投入其中,而且还无法肯定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毕竟,吴国距中原地区实在太远了,很多事他们也根本无从染指。
那么暗行众为何还要投入如此之多的资源来扶持吴国呢?
庆封笑了笑,似乎是在嘲笑李然的目光短浅,又似乎是为自己所知晓的一切而得意。
“先生既号称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智绝当代。”
“何不猜一猜?”
这已经不是庆封第一次讽刺李然了。
刚才他就这么干过,只不过被李然给当即无视了。
可当李然再度听到这样的话时,他却没有与刚才做一样的选择。
他当真思考了一番,而后看着庆封正色道:
“毫无疑问,暗行众之所以要扶持吴国,那自然是为了牵制楚国。”
庆封闻声一怔。
他显然没想到李然居然能够这么快就想清楚这其中的原由,这倒一时让他有些感到意外。
此时,只听李然是继续言道:
“吴国自先王寿梦起,便与楚国在东南一隅是多有争雄之意,虽败多胜少,然则吴人称雄之心,也是路人皆知。”
“大夫该当知晓,吴王诸樊临死之际,然就在现场。”
“吴王诸樊宁死不降的气节令当时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吴国男儿尽皆自戕与之陪葬的场景更是令人震撼。”
“然则,以吴国之力,之于楚国而言,终究不过是蚍蜉撼树。这一点,历任的吴王不可能不知道,吴国上下的朝臣们也不可能不知道。”
“可吴国却仍旧选择了与楚国正面为敌,甚至不惜倾举国之力而伐之。”
“如此所为,若非是有他人许以相助,吴国又是何来的底气?”
巢邑之战,当吴王诸樊死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便已经开始怀疑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丝的不对劲。
首先,是伍举的突然出现,一下子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以致于吴王诸樊直接自戕而死。而吴楚两国自此也就结下血海深仇。
其次,乃是吴王诸樊在救援舒鸠时的神速。
此二者,让他不由得开始怀疑楚国内部定是混入了奸细。
最后,还有吴王诸樊一开始的寻衅滋事,居然会选择直接攻占舒鸠,而完全不担心楚国日后的报复行为。
把这一系列从后往前推的事件串联起来,虽然如今的李然已经知道了最终的结果,可当他再回过头去看看已经发生过的事,旧题新解,其中的一些细节也足以让他产生些许新的怀疑。
伍举为何会突然出现?
诸樊为何会如此神速的救援舒鸠?
诸樊又为何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楚国,甚至直接是攻占了舒鸠城?
这三个问题,在此时看来,便已然是有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正因为楚国内部有了暗行众的奸细,所以这一切才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此前李然在巢邑之战后曾一度以为乃是自己的问题,才导致了“吴王自戕”这一悲剧的发生。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历史是不受人为操纵和控制的,历史也只会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