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索布铁路通车

“大街上跑着五颜六色的敞篷四轮马车,富人家的仓库里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娱乐场所无处不在的‘美女’的大幅彩照以及……

无可言状的民间悲苦,他们的餐桌上一无所有,食不果腹,多少年也难得吃上一顿白面包……”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这就是原来描写上海滩的(被作者君改编了一下)。这就是巴尔干地区的现状,两年前的保加利亚也是如此。

得益于斯塔姆时期的清洗,扫清了一大批富人阶级,斐迪南才有了足够的积累,可以放松对民众的剥削,让平民百姓松了一口气。

一路走来,斐迪南发现昔日的娱乐场所,大都是关门大吉。民众的脸上都放出了希望的光芒,赋税回到了正常水平,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又被拿掉了。

最关键的是,欠下的高利贷不用还了,死人不会来收账,这一点上他们还有很多人在感激斯塔姆政府。

别看斯塔姆政府声名狼藉,其实对国家的贡献,仍然是保加利亚历届政府之最。

保加利亚岗峦起伏,形态多变,山地和丘林约占全境的百分之六十四。【备注:这是1891年的地形;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连续失败后,保加利亚丢掉了一大块平原,后世山地和丘林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九。】

在铁路还在施工建设,汽车还在研发的时代。哪怕斐迪南是国王也不能例外,只能靠马车代步,饱受颠簸之苦。

至于为什么不骑马,李牧穿越前的斐迪南那是一个标准的骑士;不过现在的斐迪南,在马背上会不会不掉下来,都是个问题!

还好穿越后斐迪南的身体很好,能够顶得住,要是前世的李牧早就上吐下泻了。

一路走来,不出斐迪南的预料,各地的工业化进程都还不错。农业方面,平原地区新技术推广的很快,山区大都进展缓慢。

当然还有一项斐迪南没有注意到好处,凡是他所过之处,都提前诞生了一条马路。

这条普通的马路,成为了保加利亚第一条连成一片的交通枢纽,史称:“帝国大道”,又被民间戏称为:“察马走道”,意为:国王视察走过的大道。

现在斐迪南已经到了保加利亚东南部布尔加斯城,它位于黑海西岸,是布尔加斯州首府,濒黑海布尔加斯湾。是保加利亚未来经济综合实力第二大城市,是保加利亚黑海南岸的中心都市,在工业和交通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在中世纪时期城市开始发展。也是前往保加利亚黑海沿岸旅游区,重要的中转枢纽,同时还拥有石油、化工、晒盐、采铁等工业。

现在的布尔加斯,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港口。斐迪南之所以要过来,主要是保加利亚第一条主干线通车了,从索非亚到布尔加斯,全长五百八十公里。(其中部分路段,之前就有了,只是连接了起来。)

斐迪南知道,随着铁路的修通,未来布尔加斯将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平行时空,布尔加斯港承担了保加利亚全国海上运输的百分之六十,石油化工工业发达,巴尔干最大的炼油厂就坐落在这里。

同时还是保加利亚的渔业中心,受海洋性气候及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影响,适合发展农业。

除了小麦、玉米、大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还有葡萄、苹果、巴旦杏、樱桃等经济作物。

索非亚到布尔加斯的铁路通车,对保加利亚来说绝对是一个大事件。这条铁路途经多个城市,贯穿了保加利亚的东西。

这条铁路的原名,斐迪南已经不记得了,直接按照他的习惯,取了两个城市的第一个字命名。“索布铁路”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索布铁路”是保加利亚的大动脉,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如果再将各条支线连接起来,整个保加利亚的交通就活了。

“索布铁路”通车仪式很隆重,斐迪南在布尔加斯出席通车仪式,另一边契科夫代表政府,在索非亚主持通车仪式。

两列火车先后,从索非亚和布尔加斯发出,历时十二个半小时,都安全到达目的地。

事实上为了保证顺利通车,此前已经测试过多次了,现在只是走个过场。

当日保加利亚的新闻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向民众报道了这一喜讯。

斐迪南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见惯了高铁的速度后,对于时速低于五十公里的铁路,实在很难让他心情澎湃。

事实上,在19世纪末,“索布铁路”也只能说是普通。采用的是最常见的蒸汽火车,唯一的优点就是技术成熟,安全性可靠。

虽然斐迪南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淘汰,铁路也要大幅度的改造,仍然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