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这一生

镇国公府的议事堂,今夜灯火通明。

家族中的实权长老尽皆在座,其中还包括从雁门关归来很久,负责赵氏产业发展与隐藏的王柔花。

除此之外,黄远岱、周鞅两人,也坐在赵宁身后。经过前两年游历天下的行程,周鞅已经心甘情愿跟在赵宁身边。

“陛下设立内阁的风声已经传出,如此看来,陛下并没有因为徐明朗、推事院的事,就放弃亦或是暂缓削夺世家权柄,甚至变本加厉了。”

主座上的赵玄极面色如铁,“事到如今,我们必须有所应对。再坐视局势发展,不用太久,赵氏就会沦为普通大族,再不复世家之位!”

赵玄极一番话说得无比肃杀。

赵氏能有今日地位,是千百年家族积累的结果,中间有无数英才的血汗,别的不说,仅仅是大齐开朝立国时,战死沙场的赵氏修行者就极多。

现在,要赵氏甘愿放弃眼下的地位,无疑是赵氏族人不能接受的。

非止赵氏,所有世家都一样。

“如今陛下牢牢把控朝政,寒门官员势力已成,我们要在朝堂上跟陛下分个输赢已经很难。而且陛下的帝王心术确实厉害,论争权夺利,我们不是对手。”

说话的是大长老赵镇中,他面色忧愁,“再过几年,雁门军兵源减少,我们连立身之本都要失去,这个时候说要有所应对,实在是不容易。”

众长老闻言,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说要联合将门勋贵,向皇帝施压,将新军并入以前的军事体系,有人说要联合所有世家,跟寒门势力分个高下胜负,有人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发展产业赚钱提升修行者实力才是根本......

说什么的都有,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等到大家都说得差不多的时候,堂中渐渐安静下来,而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直没有说话的赵宁。

众人都想知道赵宁是什么看法。观他们信任期待的眼神,可见他们认为赵宁必有真正实用的见解。

见解赵宁当然有,而且也不用藏着掖着,他的优势在于能结合前世记忆,这时便娓娓道来:

“两年前,家族年入不超过五百万金,修行者不过数百,元神境只有五十,王极境唯祖父一人。现如今,家族正常产业的年入超过千二百万金,修行者达到一千三,元神境已有八十多人,御气境增加了四成,而王极境达到了三人。

“两年之后,如果我们能达成先前立下的目标,使家族年入两千万金,元神境达到百五十人,御气境超过五百,修行者两千余,那么我们的力量,就比得上三个世家。

“如果王极境还能再多一两个,那赵氏的这份力量,就连帝室都比不上。届时一旦北胡大举南侵,开启跟大齐的国战,赵氏能在混乱的局势与沙场中,拥有怎样的影响力,就不必多言了。”

说到这,见众人都是深以为然,不少长老神色稍振,赵宁接着道:

“我们的难题,不过是军队。诚然,府兵制被破坏后,随着雁门军原有将士轮替离开边关,我们手中的可用之兵越来越少。但赵氏身为将门世家,以如今的财力,招募私军很难吗?”

听赵宁说要招募私军,一些长老顿时色变。

赵玄极抚须沉吟:“世家能有多少护府私兵,朝廷是有律法规定的,至多不能超过八百。八百人能干什么?”

“八百人太少,当然要大规模增加。”

“这瞒不过朝廷!”

“在燕平当然瞒不了。”

“赵氏要在晋阳隐蔽招募私军?”

“晋阳是赵氏基业所在地,控制力强,藏一两万军士不难。”

“那也藏不了太久!”

“无需太久。”

“那是多久?”

“短则两年,长则四年。”

“四年之内,国战必然开启?”

“以天元军在西域的战事顺利程度,此事绝无意外。”

“一两万军士,耗费也不小。”

“只是普通军士,不需要修行者,耗费不会太大。”

话至此处,众人都沉默下来。

招募私军,这不是小事,万一事情败露,赵氏当即就会覆灭。

以眼下的形势看,皇帝对赵氏戒备心极重,赵氏不能不小心行事。

所以包括赵玄极在内,众人都很迟疑,低头沉思,权衡利弊。

赵宁正视众位长老:“叔伯们难道认为,只有赵氏会暗中发展自家力量,乃至招募私军吗?”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惊讶抬头。

是了,以世家大族如今的处境,谁会甘愿坐以待毙?

在皇帝治徐明朗的罪,废除推事院,任命陈询为相时,世家们或许曾欣喜的认为,皇帝这是要收敛了。但随着内阁之事的风声传出,世家们绝望的认识到,皇权没有停止逼迫他们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