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三章 携手合作

击败蒋飞燕所部后,奔袭奋战了一路的反抗军放缓前进步伐,一方面短暂休整,一方面肃清周边,并建立稳固不受威胁的后勤补给线。

赵宁来到渭南县坐镇指挥,在这里他接到了赵逊传回地情报,信上详细描述了长安城这些天地风云变幻:

“秦国庙堂上出现投降意见并被魏崇山保留后,激起了世家大族们的强烈反弹,为防魏氏生出投降之念,他们采取了最激进地策略。

“世家们不仅捐献家财充实国库,帮助朝廷募兵,还动用自家地储备开始大规模扩充私兵队伍,就连罪犯囚徒都被拉进了军队。

“秦国对新募将士开出地条件确实丰厚,然而经过层层盘剥真正能落到底层战士手中的银两大打折扣,民间百姓应征者并不多。

“为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各级官吏已经在到处抓壮丁,强征百姓入伍,‘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景象再度浮现。”

看到这里,赵宁不由得发出一声轻嗤。

世家们愿意拿出大量家财帮助秦国招募新兵、渡过时艰,这是非常难得的,也会给战争带来一些麻烦,重赏之下穷苦百姓的斗志确实不会低。

然而秦国、吴国这些政权的黑暗腐朽是从上到下,在各方各面深入骨髓的,非上层肯下决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好好的重赏出勇夫变成了抓壮丁,新兵的战意便会大打折扣,其威胁性大大降低。

。。。。。。

魏无羡回到府宅,径直前往一个僻静院落见了一位刚来没多少时日的客人,兀一进门落座,他便伸出三根手指直接进入正题:“跟你说三个情况。

“其一,今日新兵招募过半,虽然大部分都是强抓的壮丁,其中还混杂着不少罪犯囚徒,但队伍的确是有了组建的基础。

“其二,世家们暗中商议,打算裹挟父亲迁都,不是退到凤翔而是退去蜀中!关中无险可守,而汉中、蜀中有天堑雄关作为阻隔,一旦陛下无法违逆众意只得迁都,那事情就不妙了。

“其三,为了重振士气凝聚军心,清扫之前接连大败的颓势,孙康、蒋飞燕等人提议展开一次主动进攻,挑战力薄弱的河西军打。

“依我看,他们这是要给迁都赢得时间。

“众意难违,我今天批准了这个行动。”

说完这些,魏无羡凝神直视坐在面前的客人,字字有力地道:“你们要早作准备了。”

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赵逊!

他这回来关中要见的人,就是魏无羡!

亦或者说是魏氏!

赵逊寻思着问:“迁都之事不是休止了吗?怎么又有这个打算了?”

魏无羡摇头轻叹一声:“此一时彼一时。

“当时父亲不准讨论迁都,是在蒋飞燕还没大败的时候,那会儿只要父亲意志坚定,世家们就不能违逆,可如今蒋飞燕所部兵力折损,关中兵力薄弱,已经很难依托长安奋战。

“比起在关中平原跟反抗军的机械化部队死战,不如保存实力退往汉中、蜀中一带,这样依托地利肯定能守上几个月。

“在此期间,吴国的军火可以源源不断运到,充实大军战力。

“数月之后,吴军攻入中原,天元大军击退北境反抗军,天下形势大变,届时就是皇朝危殆的时候了,世家们就能进行反攻重回关中,甚至是攻取更多地盘。”

赵逊点头表示理解了魏无羡的意思。

对秦国的世家大族们而言,死守关中不仅没有把握,而且没有必要。只要最后能战胜赵晋,他们暂时退却并无根本损失,可以作为权宜之计。

魏无羡代表魏氏向大晋皇朝传达了投效之意后,之所以没有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原因只有一个:忌惮世家大族。

若是魏崇山在战前直接表示归顺朝廷,那魏氏顷刻间就会被世家群起攻之,结果只会是秦国换一个王,整体继续跟赵晋为敌;

如果魏无羡在战时靠着统帅之便,直接让大军放开缺口迎反抗军进入关中,且不说在孙康、蒋飞燕等世家宿将面前做成这样的事有多难,就算成功,世家们大可以舍弃关中退入关中、蜀中。

那样的话,魏氏极有可能覆灭在世家们的集体怒火中,且秦军还有机会保存大量兵力。

一言以蔽之,魏氏虽然是秦国王族,但秦国是世家大族们的秦国。

所以魏氏只能利用身份之变,暗中给反抗军提供方便,配合反抗军的各种行动,给反抗军创造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魏氏的这种隐蔽配合,反抗军才能接连大胜,战争才会是眼下这种对大晋皇朝再有利不过的局面。

“先前我们让人在庙堂上提出投降的意见,试探众臣的态度,看来这件事引起了世家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