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伦琴:你了不起,你清高啊!(第3/4页)

徐云此时的表情,亦是夹杂着费解、震惊与疑惑。

以法拉第的阅历判断……

这还真不像是假的。

随后他与高斯对视一眼,沉吟片刻,出声对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肥鱼先生有说过为什么会选择钨板做阳极吗?”

徐云这才回过神,再次一脸呆萌的摇了摇头:

“我不到啊。”

法拉第认真的盯了他几秒钟,心中不由产生了些许疑惑。

难道说这事他真不知道?

毕竟钨板这东西也算是常见电极,有些时候甚至要比锌板还更容易获得,实验室内并不少见。

一块直径一厘米的钨板,也不存在成本高低的说法。

加之“肥鱼”的居住地是尼德兰,那边又盛产钨板……

如此一来,用巧合倒也能解释过去……

想到这里。

法拉第虽然心中还有犹疑,但依旧缓缓收回了目光。

看着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真空管的法拉第,徐云不由轻轻舒了口气。

还好还好,这次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虽然从理论角度上来说,铜板、锌板都可以激发出这个特殊射线。

但这些材质的激发条件比较复杂,最少需要一个高压发生器。

高压发生器这玩意儿虽然不难找,但想要将它合适的加入阴极射线的研究过程却不是一件易事。

一旦等到法拉第等人发现其实不需要高压发生器就能生成阴极射线,那么很容易便会将神秘射线的出现原因怀疑到自己身上。

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

徐云这次也确实没有引导法拉第等人发现新射线的打算,他的预期目标其实到阴极射线就完事儿了。

结果没想到他费尽心思的将历史往前推了一小步,小麦这个二愣子……或者说气运之子,傻乎乎的再将历史往前踹了一脚……

没错。

气运之子。

为啥要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

小麦发现的这种光不是其他东西,正是赫赫有名的……

X射线!

历史上X射线的发现者是威廉·康拉德·伦琴,他发现X射线的过程被记录在了小学(还是中学忘了)课本上。

那是在1895年11月8日的傍晚,伦琴例行开始研究起了阴极射线。

当时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

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

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

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

因此伦琴做出了一个判断:

这不是阴极射线,而是一种新射线。

后来伦琴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给它取了个名字:

X射线。

再后来,一个经典出现了:

某天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了15分钟。

显影后。

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

许多人时隔多年,都对伦琴夫人的那张手骨照片印象深刻。

后来伦琴还凭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但一方面。

由于受众年龄的问题,课本上对于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并没有太过深入的进行描述。

在原本历史中,伦琴发现X光的过程其实远远没有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读过光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光,实际上就是能量的传递,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

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的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在跃迁过程中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太阳光、电光、火光都是如此。

因此呢。

本质上光又是一种电磁波,是依靠光子传递的能量信息。

有能量,那么自然就有频率之说了。

人眼在长期进化中,只对波段约380~780nm的频段感光,因此这个特定频段的电磁波被称为可见光。

也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等。

而除了可见光之外,还有许多人眼看不见的光。

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就属于看不见的光。

这些光都是电磁波谱中的某一个波段和频率。

X射线是仅次于γ射线的电磁波,波长在10纳米~0.01纳米之间,频率在3^16~3^20赫兹之间,能量为124eV~1.24MeV。

这是每一个光子的能量,x射线属于高能射线,因此它的穿透力很强。